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星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七星岩

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栖霞洞、碧虚岩。在桂林市东部七星公园中心普陀山的西侧山腰。岩洞入口有栖霞亭、碧虚亭,出口处有豁然亭。岩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8~12米,下层距中层洞底10~15米,有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层供人游览,开发和保存得最为完整,犹如地下画廊。岩洞游程814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内温度宜人,常年在20℃左右。远在隋、唐时期,这里就已是游览胜地了。洞内景物丰富,有“白玉长廊”、“仙人晒网”、“十八娃娃倒攀莲”、“熊猫戏球”、“女娲殿”、“万里长城”、“奇象异洞”等景点。洞内新铺设了道路,安装了灯光,便于人们游览。由于历代多有名人来此,故留有许多题刻诗文。如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的“栖霞洞”榜书,唐显庆四年(659年)佚名题写的“玄玄栖霞之洞”,宋代范成大的“碧虚铭”,明代张文熙的“第一洞天”等,都十分珍贵。

位于肇庆市北郊,乃由列峙于星湖上如北斗七星的7座石灰岩峰组成,故名。7峰名为: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危岩壁立,山秀洞奇,兼有“西湖之水,阳朔之山”。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有很多摩崖石刻。明时已为人称“与兰亭、西湖、凤台、燕矶比雄于中原”。七星岩属喀斯特地形,有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奇观。

位于普陀山中,由山腹石灰岩溶蚀裂隙发育而成,西北往东南走向。七星岩洞原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洞分上、中、下三层,开放游览的是中层洞,游程814米,由穹形厅堂、狭窄地下廊道和次生沉积地形等三种溶洞地形结构组成。入洞门,即进入一巨大厅堂,溶蚀的碳酸盐结晶,形成硕大无比或玲珑剔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或悬空倒挂,或拔地突兀,或连绵成片成锦,或雕塑般遗世群立。在七彩灯光的照射下,璀灿耀眼,光华满目,犹如神仙洞府。枝叶繁茂的古榕、守门的白兔、白玉长廊、丹凤朝阳、边寨风光、仙人晒网、五谷丰登、九龙戏水、银河鹊桥、女娲补天、孔雀开屏等几十处奇异造型,皆由钟乳天然形成。早在隋唐时,这里已是游人如织,留下了许多题刻、诗文和传说。宋人尹穑《仙迹记》和范成大《碧虚铭》就载有郑冠卿七星岩遇神仙日华、月华的故事。七星岩古名“栖霞洞”,烟霞中的神仙洞府叫人悬想;又名“碧虚岩”,碧落晖映的虚灵境界催人梦幻。元代吕思诚诗云“人自世间来世外,洞从山北出山南”(《栖霞真境》),道出了游七星岩的观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