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管理体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管理体制

分类:【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制度和形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农业部、农垦部和国家水产局主管全国农业,1982年合并为农牧渔业部,1989年更名为农业部,农业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农业厅、局构成了全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系统。建国后,我国在1950年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随后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从生产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年底大多数合作社组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到1960年正式确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生产资科集体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础,进行民主办社,农民采用劳动工分制计算劳动报酬,这种农业管理体制较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变过去人民公社那种高度集中的、依靠行政直接管理的、“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管理体制、在绝大多数地方建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有统有分、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1979年到1984年,改革的中心是打破旧的生产管理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前提下,将土地和生产资料分别交给组、户或劳动者个人自主经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每年完成向国家交售的任务后,向集体交一定比例的提成,其余产品全归生产者所有,其具体形式有专业承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上进行了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在农村设乡一级政权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改变了过去以人民公社作为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体的局面。第二步改革从1985年开始,重点在稳定完善责任制的基础上,改革流通体制,发展商品生产,改革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除个别品种外,国家对不同产品分别实行合同定购(主要是粮食和棉花)和市场收购,充分发挥供销社和集市贸易的作用,由单轨超购加价变为价格双轨制。这就形成了我国目前的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双轨制为内容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的管理体制。为了加速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继价格双轨制改革后,我国又进行了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和推广。1991年底,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提供了方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