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原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分类:【地域文化】 伊斯兰教传入河南,在洛阳及开封等地,势必要有清真寺兴建,但在当时没有文献记载下来。经过历代战乱,也没有遗址完整地保留至今。但在开封城内鼓楼东北的文殊寺内,有道光十八年(1838年)郑怀玉所立的碑云:“文殊寺街,旧有清真寺一座,创自唐代,历宋、元、明各代”。碑系晚出,所谓“创自唐代”,不能作为直接的历史资料,但定非凭空虚造,应当说是有所根据的。至于宋、金时代建立的清真寺,在河南境内就很多了。例如开封市铁塔西边的北大寺,西华县逍遥镇的清真寺,都是建于宋代。叶县旧县乡的清真寺,建于北宋末年。襄县颖桥北街的清真寺,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沁阳县郭集的清真寺,建于金天会十八年(1131年)。 元代的清真寺更多。元代河南地区,为了宗教活动及生活习惯方面的需要,每一处回民聚居的地方,都要建一座或大或小的清真寺。如沈丘县槐店镇的清真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年(1274年);博爱县清化镇的清真寺,建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郑州管城区北大街清真寺,建于至正年间(1342―1367);许昌良乡的东大寺,建于元末。在叶县的马庄,武陟县的木城镇,许昌县的艾庄,宁陵县东关,睢县东关等地方,都有元代建立的清真寺。 明代中原清真寺将近100余座,分布在全省50多个县中。现在还存有开封、沁阳、博爱、新蔡等地明代清真寺的石刻,有的石碑是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清代回民分布更广,共有清真寺500余座,遍及于全省各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