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园林艺术与旅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园林艺术与旅游

分类:【传统文化】

园林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把山水、建筑、植物、动物、道路以及陈设匾联融为一体,组成充满情趣、富有意境美的立体环境,它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谓之苑、囿。春秋战国时期,园林营建渐奢,北方燕赵国古都遗址中,宫苑气魄宏大。秦汉时期营建园林甚多,皇家宫苑规模宏伟壮丽,新兴的贵族、富豪私园已开始以建筑群结合自然山水、人工石山组景。南北朝时期已开自然山水园先河,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并因景而设建筑。在创作手法上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写实地再现山水,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趣,追求再现山水,犹若自然。隋代已出现山水建筑宫苑,隋炀帝营建的宫殿苑囿受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融宫苑建筑于山水之中,开山水建筑宫苑之风气。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写意山水园,这些园林以山水真情和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感受,园林形式曲折委婉,富有自然情趣。元明清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建于北京等地区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并出现了集锦式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宝贵遗产。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相继营造,数量甚多,风格秀丽素雅、精巧柔媚,富于诗画意境,艺术成就极高。中国当代园林出现了众多的新品种,如动物园、植物园、盆景园、花园、森林公园、烈士公园、微缩景观、仿古园林、儿童公园等。这些园林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技巧、艺术风格,又创造了新的构景手法和布局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国园林体系,而且增加了园林艺术的旅游资源。中国园林种类甚多,风格多样。皇家园林肇始于商周,兴盛于明清。北京城的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北海、中海、南海以及承德的避署山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凝重厚实、富丽?艳,总结了几千年中国传统造园经验,融汇了南北各地的园林流派风格,既有江南名园的胜景,又有美丽的山水林泉可依,既有自然野趣的山光水色,又有瑰丽精致的亭台楼阁,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私家园林滥觞于西汉,发展于唐宋,极盛于明清,以江南名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畅园,扬州的瘦西湖、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片石山房,吴兴的俞子清家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煦园,无锡的寄畅园、蠡园等。这些名园均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重视掇山、理水、叠石,巧于借景,“以小见大”,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突出山水之美,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和宗教建筑有机结合的园林形式,兴盛于两晋南北朝。这类园林一般选择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名胜山区,周围山水景色极佳。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观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及宗教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杭州的灵隐寺、乐山的凌云寺、福州鼓山的涌泉寺、峨眉山的清音阁等都是寺庙园林的佳作。公共娱游园林肇于唐而兴于宋。这类园林往往座落在景色优美的自然山水区,得天时地利之便,没有筑垣周围,以自然山水为景色的主要骨架,以寺庙园林及私家别墅式园林为主要景点,莳栽植被,点缀建筑,加上路桥等的联络,成为一种带有大众游览性质的园林风景区。公共娱游园林以唐代曲江池最早,而以杭州西湖最为著名。公共娱游园林发展到现代出现了众多品种的公园,不仅丰富了其品种类型而且拓展了其旅游功能。中国园林是将自然界美丽的景色经过组织、浓缩,按艺术家的构思再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它把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巧妙地把大自然的风景,浓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并点缀建筑于其间,使人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峰、异石、流水、湖面、名花、芳草以及精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构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立体环境。它既讲究景色的天然之趣,又强调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既突出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的造景作用,又重视其它艺术手段的辅助和点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崇尚“创作自然、借景寓情”,虽重视自然美,但并非机械模仿自然,而是追求曲折多变的情趣意境,即再现自然美好的“形”,表现自然气势的“神”,表达造园人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精巧玲珑、秀丽典雅的江南名园使人赏心悦目,规模宏大、富丽华彩的皇家宫苑令人叹为观止,风景优美、富于野趣的寺庙园林使人流连忘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