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通商银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通商银行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简称“通商银行”。由清政府的洋务派督办全国铁路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一说为1897年4月26日)成立。总行设在上海,在汉口、北京、香港、广州、天津、镇江、汕头等地设有分支机构。额定资本为白银500万两,实收资本250万两。第二年该行开始发行中国最早的银行券银元票和银两票。早期的通商银行名为招集商股,权归商股董事,但实权操在“奉旨特办银行”的盛宣怀手中。英文行名为The Imperial Bankof China(中国帝国银行)。内部制度仿照江丰银行的办法,华人经理之外并延聘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同业公会。辛亥革命前后,股权转移,商股渐居主导地位,由早期的官办银行逐渐变为商办银行。1935年,由于滥发钞票发生挤兑,国民党政府趁机加入官股,改组成官商合办银行,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与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合称为“小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四家公私合营银行成立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行庄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