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仓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仓会分类:【中国民俗】 我国义仓的建立始于汉宣帝时,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平日由政府积储或民间捐储一定数量的粮食,在各地设仓储存。在青黄不接和发生灾荒时借贷给困难户,秋收后再还粮归仓,对解决穷苦人民的缺粮之急,起着不小的作用。 义仓有常平仓和义仓(社仓)两种。常平仓为官方储粮,义仓为民间公益存粮,民国时统称为“义仓”。义仓不论常平仓或社仓,都由地方推举公正敦厚人士数人,组成义仓会进行管理。春月借出,秋冬偿还,每石取息一斗。清末湖南共有义仓820所,额定存积谷156.1255万石。民国时湖南省政府两次制定有关积谷的管理办法,使积谷的数量更加增大,管理也更加完善,全省各县共有义仓16648处,积谷380.8109万石。 抗日战争时,日军占领湖南后,仓储积谷遭到严重破坏,积谷锐减。抗战胜利后,各县粮源、财源短缺,人民生活困难,仓储数量一时难以恢复到应储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食由国家粮食部门统一储存和分配,义仓不复存在,义仓会随之消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