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桓人食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桓人食俗分类:【中国民俗】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单于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马长寿先生在《乌桓与鲜卑》中说:“在公元2世纪以前,不论其名称如何,事实上已经有乌桓族存在,此乌桓族的起源地,王沈《魏书》和范晔《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皆云起源于辽东西北数千里之赤山……此所谓赤山,我们虽不能确指为何地,要在辽东的西北千里以外,可知乌桓的祖先是从辽东西北很远的地方来的。”乌桓人的食俗怎样呢?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中载,乌桓人“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乌桓人过的还是游牧生活,主要是“随水草放牧”,主食是“食肉饮酪”。但已经有了农业,主要种的是“份”,“份”是糜子,即黍之不黏者,在肉食习俗中,也有了谷食的习俗。 乌洛侯人的食俗也很有特点,《魏书?乌洛侯传》载:“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余里。其土下湿,多雾气而寒,民冬则穿地为室,夏则随原阜畜牧。多豕,有谷麦。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其俗绳发,皮服,以珠为饰,民尚勇,不为奸窃,故慢藏野积而无寇盗。好猎射。乐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其国西北有泉水,东北流合于滩水,其地小水皆注于滩,东入于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谓北海也。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因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世祖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乌洛侯人过的还是游牧生活,“夏则随原阜畜牧”、“多豕”、“好猎射”,由此可见其食俗主要是食肉类为主。但也有了农耕,“有谷麦”,麦子适应在北方生长,乌洛侯人已懂得种谷和麦,正因如此,在饮食习俗中,也有了食用谷麦的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