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乘槎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乘槎河分类:【传统文化】 又叫天河,是天池的河口,二道白河、松花江之源头。乘槎河漫流在海拔2190多米的峭壁之上,从补天石出口,经牛郎渡、“高燕吻瀑”,到1250米尽头时,便飞流直下,形成落差68米的长白瀑布。《长白山江岗志略》载:“水至天池泻出,天豁、龙门二峰之间,波浪汩汩,形同白练。严冬不冻,下流五里,飞泉挂壁,宛成瀑布,声闻十里外……,实为松花江之正源。”乘槎河还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在天池龙宫里住着五条蛟龙,是天池龙王的五个太子。一年春天,五兄弟偷偷跃出湖面,见天池四周美景如画,便驾云飞到白云峰上。在飞过的地方,留下五道深深的缺口。春光虽好,却不可久留,老大带领兄弟们返回龙宫。唯三太子迷恋人间春色,在途中偷偷离开四兄弟狂奔而去,只听轰隆一声,两峰豁开,一道闪光向西北飞去,踏出一道深深的峡谷,池水随流,波光闪闪,这便是今日的乘槎河。另据载,早年小白山猎户徐某,曾见河边有一独木舟,横于东岸。光绪34年(1908年)安图知县刘建封调查安图全境,寻松花江源时,亦见乘槎河上斜置一木,却不似舟形。天池四周树木不生,人迹罕至,一木自何而来?刘知县感叹之余更觉神奇……。“乘槎”乃神话中乘木排上天之意。《博物志》卷三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海客》诗中有“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中也有“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等著名诗句。可见龙王三太子冲出的豁口,猎夫看见的独木舟和刘建封知县见到的斜木,便是这“乘槎河”名称之由来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