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军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云南军屯分类:【地域文化】 明代在云南实行的一种屯田制度。洪武十六年(1383),六安侯王志等人督率军队于云南(昆明)、寻甸等地建立屯堡,生产粮食。十九年,留镇云南的沐英奏准,以30%的士卒从事耕作,并“给耕牛、农具,教树植”,交纳的谷物作军粮。至此,“自楚雄至景东,每一百里置一营屯种,在定边(南涧)、姚安、毕节、曲靖……等地也立营屯种。”先后从四川和湖广购耕牛3万头分发军户,又从广西调兵3.2万和湖南辰阳调民间丁壮5000人至云南屯戍。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云南军屯已取得显著成效,当时驻滇官兵65303人,屯田435036亩,得粮336007石,可供10万军队一年的口粮。到正德五年(1510)前后,军屯达1276639亩。对云南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云南省名为“卫、所、营、屯、堡”的村落星罗棋布,都是明代军屯的遗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