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伦分类:【传统文化】 礼教规定之五种人与人之关系及其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程允升《幼学须知便读故事》:“何谓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亦称五常。《史记?乐书》:“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儒家历来将人类社会视为一张 “关系网”,而人则置身于这张 “关系网” 中,前后左右上下,无往而不是“关系”,其基本关系则有五种: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就是 “五伦”。在儒家看来,任何人都逃不出这五种关系,逃出这五种关系的就等同禽兽,所以五伦又叫“人伦”。这五种道德关系便是“家国” 稳定的基础。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国政,孔子回答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臣父子应该象君臣父子的样子,这就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孟子则将五伦解释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更强调五伦的相对性。在《礼记?礼运》 中,有所谓 “十义”的说法: “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就是对孟子五伦说的具体发挥。显然,这是儒家的“理想国”,是儒家提倡的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对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