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台山藏传佛教寺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台山藏传佛教寺庙分类:【地域文化】 五台山寺庙与藏传佛教结缘始于元代。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1260―1263),经八思巴推荐,胆巴谒见忽必烈后被封为金刚上师,驻锡五台山寿宁寺,是为五台山有藏传佛教之始。此后绵延不绝。清代初年,顺治皇帝用佛教政策怀柔蒙藏地区,选中五台山为圣地,将五台山10座寺庙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为了与五台山传统佛教寺庙相区别,当地僧侣将这些寺庙统称为黄庙(因格鲁派戴黄帽称黄教故)。这10座黄庙是罗苍寺、台麓寺、寿宁寺、三泉寺、万寿寺(玉花池)、七佛寺、般若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涌泉寺。皆由黄庙首寺菩萨顶寺统辖。由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发展,黄庙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除了上面提到的黄庙外,还有出于罗苍寺的广仁寺(十方堂)、作为五塔山标志的塔院寺、圆照寺以及作为章嘉活佛驻锡地的镇海寺。此外还有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避难住过的观音洞。就是不属黄庙体系的其他佛教寺庙,与藏传佛教也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如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征聘乌思藏噶举派喇嘛得银协巴至北京。次年,封得银协巴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自在佛”,哈立麻后住五台山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大寺),并重修了大白塔,圆寂后在显通寺塑有身像。其他寺庙也可见到藏文的碑铭,如南山寺等。五台山住寺的僧侣有很多人学习藏文,将藏文经典、史籍译为汉文,如广宗寺法尊法师等。 五台山藏密寺庙“菩萨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