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服

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代五等服式。或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见《尚书?皋陶谟》“五服五章哉”《传》:或指王、公、卿、大夫、士五等服式,见《周礼?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注》。②京畿(jī箕)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五个地带,称五服。服,服事天子的意思。五服依次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颖达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③五等丧服。古人根据亲属关系远近而规定丧服等次,即:斩衰(cuī崔,同?)、齐衰(zī cuī资崔)、大功、小功、缌(sī思)麻。分见各条。丧服等次本由亲属关系远近而定,故古人常以五服指亲属。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亲属连坐之法,故五服又用以作量刑根据。

①古代王畿外围,以500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②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也有称王、公、卿、大夫、士五等服色为五服者。③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孔传:“五服,斩衰至缌麻之亲。”孔颖达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缌麻也。”④古代称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为五服。《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黄麻子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

古人居丧期间穿着的衣服制度,在 “五礼” 中属凶礼。根据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古代将丧服分为斩衰 (音崔,下同)、齐 (音资) 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层次,俗称 “五服”。五服不但规定了丧服的具体形式,还规定了相应的服丧期限。斩衰是五服第一个层次,衰是粗麻布,以粗麻布为衣,麻布不缝边,斩断处外露,表示不修边幅,故称“斩衰”。与此相应,腰带和冠缨也须用粗麻做成,脚上穿的是草鞋,手里扶着 “苴杖” (俗称“哭丧棒”,用没有修整的粗竹做成)。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服丧期限三年。根据古代礼制规定,斩衰主要是子为父母所服,妻妾为夫服。齐衰是五服的第二个层次,也是用粗麻布做成,但是把边缝齐,故称“齐衰”。齐衰细分为 “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四等。第一等齐衰杖期,不但要身穿齐衰,还要执杖 (不是斩衰中的苴杖,而是用刨光的竹子做的 “削杖”),服丧期限一年,故称“杖期” (期音基,就是 “一年” 的意思),是嫡子、众子为庶母 (父妾) 所服,夫为妻所服;第二等不用执杖,服丧期限也是一年,故称 “齐衰不杖期”,主要是男子为伯叔父母、已嫁女子为父母、媳妇为公婆、孙辈为祖父母、长辈为晚辈以及平辈兄弟姐妹之间所服; 第三等齐衰五月,服丧期限五个月,是为曾祖父母所服; 第四等齐衰三月,服丧期限三个月,为高祖父母所服。大功是五服中的第三个层次,丧服用经过加功的细麻布做成,故又称 “功服”。大功的服丧期限为九个月,主要系男子为出嫁的姐妹、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姐妹,已婚女子为叔伯父母、兄弟姐妹所服。小功是五服中的第四个层次,丧服也是用细麻布做成,加工更为精细,服丧期限为五个月,主要是为 “兄弟” 之亲所服,据 《唐律疏议》: “小功之亲有三: 祖之兄弟,父之从兄弟,身之再从兄弟。” 缌麻是五服中的最后一个层次,丧服用精细的熟麻制成,服丧期限为三个月,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凡疏远亲属,如曾叔伯父母、族叔伯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舅父、中表兄弟、外孙、外甥等,都服缌麻。这一套丧服制度有三大特点: 第一是男尊女卑,第二是重血缘关系,第三是严嫡庶之别。五服原来是古代贵族奉行的丧服制度,是宗法制的组成部分,在汉代以后,便成为历代王朝的正统礼仪。不过,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具体内容如丧服的衣料、样式及其服丧的对象等,也逐渐有所变化。

(1)指古代汉族居丧时期穿着的衣服制度,始于周代,由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而确定。丧服和居丧期限各不相同。据《仪礼?丧服》载,丧服分五个等级,叫五服。其名称分别为斩?、齐?、大功、小功、缌麻。斩?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凡丧服上衣叫?,下衣叫裳,这里举?以括裳。斩?的衣裳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的,衣边不缝,使断处外露,故曰斩?。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为父,父为长子都是斩?;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除服斩?外,还要用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有丧髻的斩坑纸绪倮?U独?纳テ谑侨?辏?导手葱械氖嵌?苣辍4斡谡独?纳シ?破肜??檬炻椴甲觯?蚍毂哒?耄?拭?0础兑抢瘛どシ?吩兀?肜?治?牡龋旱谝坏龋?肜??辏?歉缸湮?福?肝?ぷ油錾シ?第二等,齐?一年,即丧礼中执杖,又称“杖期”(杖即孝杖,哭丧棒),这是父在为母,夫为妻的丧服;第三等,齐?一年,不用杖,又称“不杖期”,是男子为伯叔父母和为兄弟的丧服,已嫁女子为父母,媳妇为舅姑(公婆),孙子孙女为祖父母的丧服;第四等,齐?三月,这是为曾祖父母的丧服。齐?之制于后代有变化,据《清会曲》记载,齐?分为三等。次于齐?的丧服称大功,这是用熟麻布制作的比齐?更精细的丧服。大功之服丧期为九个月,系男子为出嫁的姐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姐妹所服的丧服。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及为自己的兄弟服大功丧服。小功是次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成的。服丧期五个月,系男子为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堂伯、堂叔、堂伯母、堂叔母,再从兄弟,堂姊妹,外祖父母居丧的丧服。另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姊妹,为娣妃姒妇也取小功。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丧服制,丧服是用细麻布制的,比之小功还要精细,丧期为三个月。系男子为族曾祖父、族曾祖母、族祖父、族祖母、族父、族母、族兄弟,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舅父等所服的丧服。丧服制标志了直系关系与旁系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的差别,也可看出重男轻女的情况,因此它与宗法制息息相关。后代的丧服、丧期规定有变动,但它们实质相同。在古文献中,涉及亲属关系时,也常用丧服来表示。如杜甫《遣兴》诗:“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缌麻”是指亲戚而言的。(2)古代贵族的五种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

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五等丧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的制作样式、用布粗细均不相同。按古代丧服制度,亲属死后,依亲疏远近须为其穿不同等次的丧服,亲等近者穿重丧服,远者穿轻丧服。就是说,五等丧服的不同,标志血缘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以直系亲属为例: 为父服斩衰三年,为母齐衰三年,为祖父母、伯叔父母齐衰周年,为同堂兄弟大功九月,为再从伯叔父母小功五月,为三从伯叔父母缌麻三月。居丧不穿丧服,表示已没有亲属关系,俗称 “出五服”。出五服可以通婚。古代的连坐法,也是以五服内的亲属为限。丧服一般是在死者 “大敛” 的次日开始穿,称为 “成服”。丧葬礼结束后,还必须在为死者举行的一系列祭悼活动中穿着,直至礼制规定的允许解除的期限为止。五服中 “齐衰” 又分为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四个等级。加上斩衰、大功、小功、缌麻,共有五服八等。另外,五服亦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为五服,均在西周王畿以外的地方,各以五百里为率。

丧服制度。《礼记?学记》:“五服不得不亲。”以亲疏为差等,丧服有五种: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总称五服。斩衰为最重的丧服,用麻布缝制,左右和下边不缝。子和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服斩衰。齐衰次之,用粗麻布缝制,缉边缝齐。子对继母、庶母,孙对祖父母,夫为妻,重孙对曾祖父母,都服齐衰。大功又次之,用熟麻布缝制,缝制较小功为粗。堂兄弟,未婚堂兄姊,已婚的姑、姊妹,侄女,众孙、众子妇、侄妇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也服大功。小功又次之,用熟麻布制作,缝制较大功为细,兄弟之间服小功。缌麻最轻、用疏织细麻布制作,用于疏远的亲属、亲戚如高祖父母、曾伯叔父母、族伯叔父母等。五服的服丧期限亦不同,斩衰服丧三年,以次减少,至缌麻服丧三月。

朝鲜族古老丧俗,丧服分斩糠?⒃倏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等五个等级。斩糠?蒙?椴挤熘贫?桑?诜?コ年时穿再糠?蒙晕⒑玫纳?椴挤熘贫?桑?改溉ナ来┏年,祖父母去世穿1年,曾祖父母去世穿5个月,高祖父母去世穿3个月,妻子去世穿1年。大功服用织得较好看的麻布缝制而成,于堂兄弟姐妹、孙子孙女或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去世时穿9个月。小功服用织得很好的麻布制成,于堂兄弟姐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丈夫的兄弟姐妹去世时穿5个月。缌麻服用最好的麻布缝制而成,于堂兄弟姐妹的曾祖或曾孙玄孙去世时穿3个月。

家族,对于每一个系统的历代子孙都是共有的。以直系血统的传承为自家和旁系血统代代繁衍下来的本家、本族、同族、同宗等家族派系,统称为家族。以自家论,则本家的血统关系最近,本族或同族的血统关系次之,同宗的血统关系最远,而同宗之外,则往往以同姓视之。

血统关系的远近,一般以是否“出五服”来判定,而“五服”又是以“九族”为依据的。九族,是以自己一代为起点上推四代,再下推四代的直系血统的九代延传。同一高祖的旁系血统即视为“五服”之内;高祖之外即是出“五服”。所谓“五服”,是古代丧服的五类名色,即分斩?、齐?、大功、小功、缌麻五等。五服中以斩?为最重的丧服,其次等而轻之。缌麻之外即可视为出“五服”,从丧服的不同则可看出血统关系的远近与服丧日期的久暂。

人们普遍认为,以本人为基本一代,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共九代为自己的直系血亲。本人高祖以上的直系血亲为祖宗,以此类推,则在直系血亲之外构成了三个旁系血亲,即自己的兄、弟及其三代子孙为第一旁系;自己的叔父及其三代子孙为第二旁系;自己的叔祖及其三代子孙为第三旁系。直系血亲加之三个旁系血亲,即构成了基本的家族。人们还普遍认为,曾祖的兄弟及其三代子孙即已不属于本族了,一般以同族(同一血统)视之。同族的血缘关系尚在“五服”之内,至于高祖的兄、弟及其3代子女则视为同宗,其与本人血缘关系已出“五服”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