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移民垦荒的防御设置命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移民垦荒的防御设置命名分类:【中国民俗】 (1)“隘”。开垦者为防御台湾少数民族的出扰,在险要的出入口设“隘”,驻有隘丁或隘勇,他们所处的寮舍称为“隘寮”,后来即以“隘”、“寮”或“隘寮”作为村名。例如集集镇有“田寮”、“隘寮”二村,香山乡有“南隘”、“中隘”二村,大溪镇有“头寮”等。(2)“堵”。“堵”是筑土石墙以防堵的意思,设在台湾少数民族出没的要路之处,以防其侵入垦地骚扰,按设“堵”的次序,编号为头、二、三……堵,后来在“堵”之处形成村落,即以之命名。例如宜兰冬山乡有“头堵”、“二堵”、“三堵”、“四堵”,基隆市七堵区有“五堵”、“六堵”等。(3)“围”。所谓“围”,是土堡周围以土、石垒筑的墙垣。垦首吴沙招募垦民开垦,即用此种办法来防御台湾少数民族的骚扰,在今头城乡设置“头围”,后来发展至“四围”。有的“围”不以建筑时间先后编号,而冠以筑“围”的材料、人物或位置为名。后来在“围”之处形成村落,即取该围为名。例如头城镇有“头围”、“二围”等,冬山乡有“茅埔围”,三里乡有“张公围”,礁溪乡有“紫围”等。(4)“城”。“土城”(或称“涂城”)也是筑土墙于周围,以防御侵扰。例如八里乡有“旧城”,新店市有“头城”、“二城”、“城仔”等,土城乡有“土城”,大里乡有“涂城”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