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任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任子

分类:【传统文化】

汉代选官制度。这是一种因前辈功绩、官职、地位而保任后代为官的制度。沿袭自秦代的保举制,始于西汉。凡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满3年,即可保举其子弟一人为郎,或太子洗马、庶子、舍人等官,称任子。东汉沿袭之。任子制度不以德选官,既败坏了吏治,妨碍人才的选拔,又对东汉的世族形成有重要影响。汉以后历代种种庇荫制度,实为任子制之延续。

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之一。指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担任官职的人。《汉书?哀帝纪》:“除任子令及诽谤诋欺法。掖庭宫人年三十以下,出嫁之。”颜师古注引应劭:“任子令者,《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故除之。”这种汉代实行的任官制度当时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大官,任期满三年,可以送子弟到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郎,称为任子。郎是黄帝的侍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汉书?百官公卿表》),可以补授别的官职。西汉苏武、刘向、汲黯,东汉桓郁、桓焉、周勰、马廖、宋均,皆以父任郎。西汉霍光、杨恽、爰盎,东汉黄琼、袁敞,皆以兄任郎。还有以族文、宗族关系任官的。一般任子弟一人,也有任子弟多人的。史丹九男,皆以丹任为郎中,杜延年三男皆以延年任郎。做郎官是地主阶级子弟出仕的重要途径。武帝时长吏已多出于郎中、中郎。东汉延熹年间以任子为官者“有满州县”(《后汉书?杨秉传》)。然大官僚“子弟未必贤”(《汉书?董仲舒传》),不能立功治人。故从西汉起,就有人反对任子。哀帝时曾一度废除任子令。后世通称以文任官为任子,不限于任郎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