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伯颜分类:【文化精萃】 元代名将。蒙古八邻部人。父晓古台为旭烈兀伊利汗国大臣。其随父从旭烈兀征波斯。1264年(世祖至元元年),受旭烈兀派遣入朝奏事,得忽必烈赏识,留为侍臣。次年,任中书左丞相。旋任同知枢密院事。1274年(至元十一年),与史天泽同为中书左丞相,行省荆湖,总帅襄阳兵攻宋。寻以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总元军南下,自襄阳三道并进。取鄂州(今湖北武汉),领水陆军自汉水沿江东下。1275年,在池州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大败贾似道宋军,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升行省右丞相。分兵三路攻抵临安(今浙江杭州)。拒绝南宋朝廷求和乞为属国的建议。元军水陆配合,分进合击,迅速歼灭宋军主力,迫使南宋朝廷投降,俘谢太后、恭帝赵及南宋宗室等北还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对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1277年(至元十四年),奉诏北上,平定只儿瓦台叛乱,败昔里吉等于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代诸王阿只吉总军西北。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乃颜反,又从忽必烈亲征。二十六年任知和林分枢密院事。出镇和林,长年与海都、明理帖木儿等叛王交战。1293年(至元三十年)奉召入侍。次年正月,世祖死,拥皇孙铁穆耳(成宗)即帝位。12月死。 ①伯颜(1236―1295)。元代大将。巴阿邻氏。生长于伊儿汗国。以深略善断著称。至元(1264―1294)初, 入朝奏事, 被世祖留用。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左丞相, 后迁中书右丞或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复任中书左丞相, 领兵分三路攻宋,与阿术统中路,由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所向皆破。十二年进中书右丞相。翌年陷临安(今杭州), 俘谢太后、恭帝等而返。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十四年率师北伐诸叛王,终世祖一朝,长期总兵北方,败叛王昔里吉。二十四年从世祖讨平叛王乃颜,二十九年招降叛王明理铁木儿,并屡败海都叛军。三十一年,世祖死,奉成宗即位, 继任知枢密院事。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死。大德八年(1304)追封为淮安王, 至正四年(1344)进封淮王。②伯颜(?―1340)。元代大臣。篾儿乞氏。十五岁充海山(武宗)藩邸侍从。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海山北征叛王海都、斡罗思等,屡著战功。十一年赐号“拔都儿”(勇士)。武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平章政事。仁宗、英宗、泰定帝朝出任江浙、江西、河南等行省平章政事。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后, 与燕铁木儿迎立文宗,任知枢密院事,封浚宁王。至顺三年(1332)奉太后命迎立宁宗,次年又奉顺帝即位。任中书右丞相, 进封秦王。至元元年(1335), 以谋逆罪奏诛中书左丞相唐其势, 鸩杀皇后伯牙吾氏。赐号*“答儿罕”。持权恣意加深民族矛盾,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为由,严禁汉人、南人执军器,并主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五年, 进为大丞相。把持朝政,专权自恣,变乱成宪,构陷异己,诛及无辜, 为顺帝所患。至元六年(1340)其侄脱脱乘其出猎,奉旨将其罢黜,后死于放逐途中。③一作“巴延”。蒙古语音译,意为“富人”、“财主”。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后,贫富分化现象显著时, 蒙古富裕牧户主人的身份标志。据《元朝秘史》, 成吉思汗十二世祖脱罗豁勒真时(约九世纪后半叶), 蒙古已有此称。古代蒙古社会也以“伯颜”作为称号, 享有此称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 常为一地之主。 元代诗人。巴林(八邻)部蒙古人。父晓古台从宗王旭烈兀开西域。他即长于西域。至元初,受旭烈兀派遣入大都奏事,世祖忽必烈见其貌伟,听其言厉,遂留用在朝。历官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等职。其间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世祖命率军20万大举伐宋,因深谋善断,善于用人,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即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获南宋君臣北归大都,为祖国的统一建立了功勋。后在平息蒙古内部的动乱中亦多有建树。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却喜好吟咏,以其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作了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代表作有《奉使收江南》、《克李家市新城》、《鞭》、《喜春来》等。 元朝大臣,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之孙,纳速剌丁之长子。原名阿不别克儿,至元二十九年(1292)官泉州,后迁为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三十年正月,因对江南扬州一带农商经济调整中做出积极有益的建议而颇得元世祖忽必烈之器重与信任,赐伯颜平章之号。十一月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位于众平章之上。后与梁德诖共事秉政达11年之久。大德十一年成宗卒后,因支持安西王阿难答夺位,失败后被杀。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