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旦拜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旦拜年分类:【中国民俗】 古代正月初一为元旦,拜年是清晨第一件大事。“上至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菽园杂记》)元代北京,朝廷的仪式结束之后,民间拜年活动开始,大都城内于是一片喜庆的气氛。在清代,官员们互相拜年是种不成文的礼节,后时兴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清艺兰生《侧帽馀谭》)。民国以后,团拜、宴会、晚会、茶话会等形式很盛行,也开始有了“邮政拜年”。民间拜年,全家老小着新衣,戴新帽,女孩子头戴纸做的蝴蝶、蚂蚱,称“闹嚷嚷”。放鞭炮、祭祖先、吃年糕,亲友、同事间互相拜年,小辈给长辈三叩首,旗人叩首前后不作揖,汉人则要作揖。平辈间拜年则拱手一揖。走亲串友时,进门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走亲友时还要送礼物,多为糕点、水果、名酒、茶叶、花炮、灯笼或干果杂粮等吃食。商号给老主顾拜年,或者初一凌晨将贺年片塞进顾客门缝,或者买好礼物派一学徒插上名片送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些年,北京人又时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等形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