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案分类:【传统文化】 ①南宋话本小说内容之一。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杆棒及发迹变态(泰)之事”。南宋末罗烨《醉翁谈录》则将公案、朴刀、杆棒分列。其著录公案有《石头孙立》、《独行虎》、《圣手二郎》等;朴刀有《青面兽》、《陶铁僧》、《赖五郎》等;杆棒有《花和尚》、《武行者》、《拦路虎》等。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清代有无名氏《施公案》、《彭公案》,均为长篇小说。②官府的文书。宋代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今来公案,见在户部,可以索取案验。”也指待决之事或案件。宋代刘克庄《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案,向谁吩咐?” 本指政府的法律条文,佛教禅宗借用,指有关前辈祖师的言行记录。《碧岩录》记园悟禅师语云:“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禅宗自称是教外别传,没有所依据的经典,因此公案在禅宗中的意义就特别重要。但公案一般只是记事,不直接宣讲佛理,后学者阅读,体悟其中的奥妙,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体悟佛道的方式,即禅宗所标榜的“以心传心”。禅宗的许多传灯录,载录有大量的公案,如《五灯会元?德山宣鉴禅师》写宣鉴禅师就学于龙潭禅师时,一夕侍立,夜深,龙潭禅师叫他回房歇息,他走到门口,却又折回,告诉龙潭禅师外面很黑。龙潭于是点上一支蜡烛,递与宣鉴。宣鉴伸手欲接,龙潭却一口气将烛吹灭,宣鉴于此大悟,向龙潭做礼拜。大悟了什么,只有宣鉴禅师自己心里明白,读了这段公案,能悟出什么,也只有读者自己心里明白。禅宗的很多公案,是烩炙人口的故事,可读性极强。 中国佛教禅宗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档案”、“案例”。《碧岩集?序》:“尝谓祖师之书谓之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禅宗传法的根本规则是“以心传心”,但此“心”不可思议,只能意会。所以发展到后来,演变成师弟子间的互斗心机,以求相契。于是便有取先前著名禅师所谓“古德”的“机缘”语句为范例。作判断当前“是非”的准则,这样便构成了“现成公案”。借此还可以探寻“古德”的意境和道理。但此种“公案”都是含意隐晦,玄之又玄,无法确实理解的。弟子难以见机,禅师故弄玄虚,以致奇态百出,又形成新的“公案”,流传于丛林间。愈积愈多,禅学就转化为“公案学”。黄檗希运曾说:“既是丈夫汉,应看个公案”。禅宗本不立文字,不主张读佛经,却要看“公案”,其实是要读“禅经”。禅宗人有时棒喝,有时用“迷语”互相问答,以求在打喝、问答中忽有领悟,投合师意,取得印证即心传,达到顿悟境界。所以看公案便是学习如何发问、如何作答,以达到“出语尽双,不着边际”的无所得妙境。 (1)南宋说话四家之一“小说”家中的一类。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现存宋人话本中的公案故事都具有摘奸发伏、惩治奸徒、颂扬清官等内容,如《简帖和尚》、《错斩崔宁》、《合同文字记》、《杨温拦路虎传》等。这类故事多采自当时的社会新闻与官府判牍,故切中时弊,情节曲折,颇能吸引听众。据《都城纪胜》等书所述,宋时公案小说侧重于侠义传奇的主题,如一些水浒故事,既属公案类,又与朴刀杆棒的行侠仗义相联系。宋罗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所列小说名目,“公案”类有16种,“朴刀”类有11种,“杆棒”类亦有11种,而此三类应都属公案类小说。后世公案小说纯向勘案断狱一面发展,与宋代公案小说已有差别。(黄宝华) (2)禅宗文学体裁和教学方式。原指官府中判决是非的案例。禅门用“公案”一词,始见于唐黄檗希运(《五灯会元》卷四)。此风倡于唐而盛于宋。慧能以后,学禅者大都“行脚参访”,宾主互相激扬,应对间产生了“机锋”(用含蓄的语言试验对方)、“机用”(语言的活用)和“机境”(语言所表达的境界),并逐渐形成为一定的句式。禅徒便以这种“机缘”语句作为修禅的典据,既用作判断当下是非迷悟的准则,同时又作为揣摩前贤悟境的案例。其尊严有如政府案牍,供后人作依凭的法式,故称“公案”。宋代汾阳善昭首先编集《颂古百则》,解释古德一百则公案,此后雪窦重显、圆悟克勤等相继编选汇辑公案之书,其中以《碧岩录》、《无门关》、《正法眼藏》、《景德传灯录》等最为著名。公案总数约计1,700则,通常所用者约500则。据《碧岩录?序》,公案的作用是:一、为“面壁初成,行脚事了”者作勘辨真实悟境的“定盘之星”;二、为接引初学者提供“指海之针”;三、使烦恼深重、杂念丛生者专心参禅,“心死蒲团”。在运用公案参禅上,宋代禅宗发生两种显著变化:一是由汾阳善昭开创的“文字禅”,通过偈颂、诗歌等文字技巧,阐发公案的禅意。二是由大慧宗杲提倡的“看话禅”,不是把公案看作正面文章来理解,而是提出公案中某些语句作为“话头”(题目)来参究。其目的在于超越逻辑推理或一般常识的解释,借“参究无意味语”来触发学人分别意识之外的深层直觉。这种作法是对玩弄文字技巧的“文字禅”的矫正。后世禅徒参究公案,大都走“看话头”一途。参见“语录”、“颂古”、“文字禅”、“看话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