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榕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六榕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广东广州市六榕路。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为广州著名古刹。北宋初毁于火,后重建,名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来此游览,喜爱寺内六株老榕,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今寺内有千佛宝塔、六祖堂、观音殿等建筑,碑廊内保存着自宋至清的碑石20余方,为研究该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坐落在广州市六榕路,为广州著名的佛教古刹。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庄严寺”。是昙裕法师(梁武帝之母舅)于西域求得释迦牟尼之舍利,栖回国后奉敕建造的。北宋初毁于火,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来此游览,喜爱寺内六株老榕,题书“六榕”2字,后遂称为“六榕寺”。寺内有六榕塔,是藏释迦牟尼舍利之处。高57米,八方九级,内分17层,空心砖木结构。塔顶有千佛铜柱,刹身密布浮雕小佛像,重达5吨。由于塔形壮观华丽,宛如冲霄花柱,故又称花塔。寺内主要建筑还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六祖堂等。六祖堂内保存有宋代铸的禅宗六祖慧能铜像。寺内还有清康熙年间所铸3尊巨型铜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吨。观音殿有同时铸的观音像,高4米,重5吨,均是有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寺内榕荫园有补榕亭及碑廓,保存了宋代至清的碑石一批,有文有图,记载了寺塔的沿革。 位于六榕路。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广州刺史萧裕为瘗,藏梁武帝母舅从海外带回的佛骨而建。宋元符三年(1100)苏轼来游,见寺内有老榕六株,题“六榕”二字。明初始易名六榕寺。寺院面积7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六祖堂、观音殿、花塔等。六祖堂中有宋代所铸慧能铜像,清康熙二年(1663)铜铸佛像三尊,均高6米,重10吨。观音殿有铜观音像一尊,高4米,重5吨,亦铸于康熙二年。寺内碑廊有古碑刻二十余块,如苏轼手书《征道歌》及王勃《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等,均为珍贵历史文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