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亭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兰亭序

分类:【传统文化】

东晋王羲之书,永和九年(353)在今浙江绍兴兰亭,王羲之与谢安等人行修禊之礼。乘兴赋诗,王羲之为之作序并书。其书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字迹章法自然,竖有行,横不居;大小字参差,错落有致,用笔得当,合乎法度,相同的字,均有不相同的写法,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对当时及后世书坛影响深运。原迹无传,而临摹、翻刻版本甚多,至宋代已集善本117刻。比较有名的有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本,刻本有定武本、神龙本、开皇本、国学本等。

亦称《兰亨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等。古代书法教学范本,行书法帖。东晋永和九年 (353) 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出游山阴 (今浙江绍兴) 兰亭修祓禊之礼,随之饮酒赋诗。诗成汇集,让王羲之作序并书,故称《兰亭序》。全序文28行,共324字。书法遒劲健美,笔划富于变化,有 “天下第一行书” 之称。其真迹为唐太宗遣人访得后,命赵模,冯承素等人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唐太宗死后将真迹殉葬于昭陵。其摹墨迹本流传于世,亦作为宫廷书法教学范本。

东晋王羲之书,行书,纸本。原迹传曾为唐太宗李世民鉴藏,太宗甚爱此帖,推为王书第一,玩赏一生,死时将帖殉葬于昭陵。今存三种摹本,其中以冯承素 “神龙本” (因帖上有神龙半印得名)最精。神龙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东晋永和九年 (353) 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 之兰亭行修禊 (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 之礼,雅集于曲水之畔,流觞吟诗,羲之挥毫为诗作序,兴乐而书,即成此帖。原帖用蚕茧纸,鼠须笔写成。据序文记载,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其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少长成集,列坐其次,曲水流觞,畅叙幽情,可谓赏心乐事。王羲之酒酣兴逸,所以字写得遒媚劲健,奕奕有神,被人誉为“天下行书第一”,即是羲之以后复书也不及此作。帖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别体,如 “之”字出现二十多处,字体个个不同,叹为一绝。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 (今属山东省) 人。出生于晋朝王氏家族,官至右军将军,故史称其“王右军”。后称病去职,遂定居山阴,与名士优游自适以终。羲之书法,早年从卫夫人,后师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朴质古拙的书风,创为妍美流便的新体,被誉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传唐太宗李世民曾收王羲之书三千六百纸,北宋徽宗时,宣和内府藏有二百四十三种。

兰 亭 序

东晋王羲之行书法帖。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禊序》。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时所作的诗序,共28行、324字。神融笔畅,遒媚劲健,变化多姿,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第一,曾命赵模、冯承素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真迹相传殉葬昭陵。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亦称“冯承素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石刻首推“定武本”。今有人提出,《兰亭序》文、帖系隋唐人所伪托。

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二十八行书》等。纸本,高24.5厘米,横69.9厘米是著名行书法帖。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出游至山阴(浙江绍兴市)兰亭修祓禊之礼,每人作诗一首汇成集,由王羲之作序,故称《兰亭序》。全序324字,28行。书写遒媚劲健,点画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是王羲之生平得意杰作。唐太宗李世民得此帖后,命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攻、赵模人,双钩廓填摹成副本。而《兰亭序》真迹于太宗死后殉葬昭陵。从此传世仅有临摹诸本。唐宋以来,辗转翻摹,更渐失原样,至今唐摹善本已绝无仅有了。《唐摹兰亭》,因上有唐太宗神龙年号小印,亦称为《神龙本》。此摹写精妙,侧媚多姿,神清骨秀。用笔反覆偃仰,变幻无穷。墨气随浓随淡,行款忽密勿疏,自然生动。元人郭天锡云:“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人骇目,毫芒转折,纤微备尽,天下真迹一等“。原件现藏故宫博物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