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业劳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业劳动

分类:【中国民俗】

山东称农业劳动为“农活”、“营生”、“活”,称从事农业劳动为“干活”、“下地”、“做营生”、“做庄稼活”等。

山东有预测收成的习俗。在胶东一带,民间把某种农作物当年的丰收与否同春节期间天气的好坏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套顺口溜:“初一芝麻初二谷,初三好天收麦子。初四棉花初五麻,初六好天收豆子。初七花生初八黍,初九好天收稷子。初十包米十一菜,十二好天收瓜干。”在潍坊地区,有的农村认为:“过年夜间没风没火,农家定能有吃有喝”;有的农村则认为:“头灯(正月十四)芝麻末灯(正月十六)黍,收了中灯(正月十五)喝粘粥。”如此习俗并不科学,但表明了农民希冀自己的劳动能够换来农业丰收的一片虔诚。

农民希望农业丰收还表现在一系列祈祷性行为和意识上。在莒县,民间要在春节时将香炉放到粪堆上,说这样能够粪多粮多。在昌邑市南乡,正月初八要为农神过生日,届时,各村抬着农神塑像周游庆祝,祈祷丰收。在春节期间,鲁东、鲁南一带农家大都用面作几个动物形食品,分放在麦缸、面瓮之中,以乞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在寿光一带,则要将高粱、谷子、黍等农作物的穗子捆扎在一起,悬挂在存放粮缸库房的梁头上,以象征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农业活动,春季最重要,因而各种信仰风俗也特别多。在沂蒙山区有开犁节,农户要在“雨水”节气这一天往犁上贴个“福”帖,有的村还要举行赛牛。赛牛的形式是将牛套上绳索,后边由青年小伙子拉着,用鞭子赶牛,看哪条牛的力气大,要给最有力气的牛披红挂彩,喂饽饽,敬酒。

对于农时,农民格外重视。有关农谚说:“春争日,夏争时”;“紧张的庄稼,耍笑的买卖”;“河里青蛙叫得欢,割麦还有60天”;“人勤春来早,不勤没棉袄”。

有关农时的民俗也不少。在潍坊一带,小麦黄熟之际,农家都要赶集上店,买来新镰刀和一些好吃的东西美餐一顿,之后则开镰割麦,因而被名之曰“祭镰”。在沂水、临朐一带,春节期间要供奉粮食作物和各种特产,乞求一年的丰收,所供奉的作物种实还要播种到田中,用以表示谷神保佑。

在种植风俗上,各地也不尽相同。在沂蒙山区,房前屋后普遍栽树,栽植树种也有一定规矩。这里的俗语说:“房前栽杏,屋后栽柳”;“前种榆,后栽槐”。对此,民间解释说,榆树结籽叫“榆钱子”,栽种在门前可发财致富;而栽杏树,因“杏”字与幸福的“幸”字同音,则意味着幸福临门;至于将桃树栽到屋后,为的是“桃”与“逃”谐音,以防止家中祥瑞之气逃逸。这些俗语与济宁一带所说“房前不栽桑,屋后不种柳,大门不栽‘鬼拍手’(杨树)”是一样的。

在大田作物种植上,因耕地较少而特别注意间作套种。因此,淄博一带农谚说:“麦地套菜,豆地种瓜,该收两个收仨”;鲁西南农谚则说:“种高又种矮,收春又收秋。”而且,各地都很强调多种植一些作物品种,以防止因气候特殊而造成歉收。对此,农谚说:“庄稼不收年年种,今年不收收明年。”在各地特产上,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之说,也有“沂蒙花生、乐陵枣,章丘大葱全国跑”之词,还有“泰安豆腐、日照茶,枣庄石榴也不赖”的说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