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家处事遵村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家处事遵村规

分类:【风俗文化】

旧时汉族农村,为了调整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并约束人们间的各种交往能合乎道德、礼法和习俗的规范,往往每一乡村都有一定的规约,叫 “村规”。

村规,又叫“村规约”、“乡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一种风俗。旧时的村规,一般都没有白纸黑字的条文,大多系代代相传、约定俗成。村规的内容很多,各村也不一样,常见的有禁斗殴、禁赌博、禁偷盗、禁淫乱、禁忤逆、禁酗酒、禁吸毒等。某些山区农村,为保护公产林木,便规定何时禁放牧、何时禁拾草、何时禁采药等,统称为 “封山”,开禁则为“开山”; 许多平原水乡地区则有“水禁”,规定哪段河浜禁洗涤,哪段河浜禁行船,哪爿池塘禁钓鱼,哪爿池塘禁养菱等;此外,蚕桑地区有“蚕禁”,养牧地区有“屠禁”,违禁者则要受一定数量的经济处罚和特定形式的习俗处罚。如浙江东阳山区,若有人入“封山区”偷伐薪柴,村规规定要罚偷者用“缸甑炊饭、豆腐桶盛肉”,遍请村中老少;同时要“放爆仗、鸣锣”,晓喻村人“引以为戒”; 此外尚要罚其尽相当时期的“看山”义务,直至他抓获下一个犯禁者为止。

有的地方的村规,还对人们的交际生活作出严格规定,如男女不可同塘洗脚,叔嫂不可同屋设铺,同村男女不可婚配或女子不可外嫁他村等。还有对村风作出具体规禁的,如山东蓬莱、黄县一带的沿海村庄,因男子大都外出经商,村中仅留老幼、妇女守户,为了村落安全,也为了避嫌,所以村规规定: 家家都要养成白日闭户的习惯,有客上门,必须先“啪啪”敲门,主人闻声后须先高喊:“谁呀?”客人须大声回答:“某人。”然后才可开门。主人开门而出,又须与客人高声寒暄,如此之后,才可礼让进门。若客人不叫门即入,习俗以为一是失礼,二是会被怀疑与女主人有某种瓜葛。

山东农村的村规还涉及到“调解”和“护村”,对此也有具体的规定。

村调解,俗称“说合事?”、“讲和事”。村民分家,或家庭纠纷、邻里纠纷都由村里有威望的人出面调解。调解以后,双方不得再以此事翻弄老帐,否则,要受村规制裁。

护村,即保护村落利益,常见的有“打更”、“救火”等。打更,其方法是用一大木梆子,按一夜五更时刻,巡村打梆子,其目的一是报更点,二是防火、防盗、防淫乱、报平安。旧时农村大多建有“更楼”,村规规定“打更”由村中的成年男子轮流值夜。“救火”,许多村落都备有手摇的“灭火水龙”,平时要定时检查、保养,以备不测;“水龙”的购费及检修、保养费由村民共同分摊。若有火警,村中男女老少皆须全力以赴,奋勇灭火,村规对此往往有“救火不记仇”、“不得袖手观望”等规定,违之,必受处罚。另外,村规往往还含有对失火者的处罚措施,其内容大都为“不得接受村中的救济”和 “逐出村外居住”等。有的地方则规定对失火者要 “煨火堆”,即投入火场活活烧死,显得很残忍。此外,护村的内容还包括“护山”、“护青”、“护塘”等,规定由村民轮流看护,并伴有一定的规约,违犯者往往受到较重的经济处罚。

各地村民,对“乡规民约”是相当遵守的,“县官不如现管”,许多地区往往还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敢犯国法,却不敢触犯村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