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刑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刑德分类:【传统文化】 治理国家的刑罚和道德教化两个方面。先秦儒家注重道德教化,法家注重严刑峻法。汉代学者总结秦代以严刑峻法治国失败的教训,对形德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陆贾从天人关系和古今关系论证仁义为治国本,贾谊从“民本”的角度论论仁义为治国之本,均认为德教优于刑罚。指出“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亲和”、“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衰”(《汉书?贾谊传》)。《黄老帛书》主张刑德并用,认为“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天刑,非德必倾。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十六经》)。又认为三时成功,一时刑杀,乃是天地之道,“先德而后刑,顺于天”(同上)。董仲舒以阴阳论证刑德,提出“阳为德,阴为刑”,“王者承顺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举贤良对策》)。从此以后,尊德教而卑刑罚、以刑罚辅德教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治国理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