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列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列子分类:【文化精萃】 道家的经典之一。相传战国时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8篇,列入道家。早佚。今本《列子》8篇,晋张湛自称是西晋末年永嘉战乱后,根据各种版本集录而成。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与先秦著作有别,可能是晋人托名而作。内容多取先秦诸子及汉代人的言论,杂有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其思想大致与老庄相同,又往往与佛经相掺合。其中《杨朱》篇反映了个人享乐的颓废思想。唐天宝元年(742)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宋景德中又加称为《冲虚至德真经》。注本有晋张湛《列子注》和今人杨伯峻的《列子集释》。 书名。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8篇,列为道家,亡佚。今本8篇,杂有汉代人言论、两晋佛教思想和佛教神话,可能为晋人之作。内容多属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所表现思想近于庄子。其中“儿童辨日”、“歧路亡羊”、“纪昌学射”等寓言故事,较有意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列为道教经典之一。亦为列御寇的尊称。参见“列御寇”。 道家经典。相传为先秦道家列御寇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 《列子》 八篇,注:“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庄子?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这位列御寇先生简直就是神仙。《应帝王》 中有列子学道的故事,《杂篇》 中还有 《列御寇》一篇。后人综合各种传说,有如下描述: 姓列,名御寇,郑国人,和郑穆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能乘风而行。但这些都不是信史,只能姑妄听之。据说,列子的特点是 “贵虚”,故唐代将他封为“冲虚真人”,其书则为 《冲虚真经》。但是,这部被封为 “真经”的 《列子》,经近现代学者仔细考证,被认定是一部伪书,原本《列子》早在汉末就失传了。作伪的时代是魏晋之间,作伪的人可能就是最早为 《列子》 作注的张湛。张湛 (约325-400) 是东晋名士,性情怪僻,醉酒后喜欢唱挽歌 (见《世说新语?任诞》)。据张湛在《列子序》 中说,他为之作注的 《列子》一书,是其祖父从王粲 (建安七子之一) 家的藏书中抄录来的,西晋灭亡后,其父避难江南,路上抛弃了很多书,却舍不得扔掉这一部“世所希有”的 “奇书”。等在江南安顿下来后,检点存书,《列子》却仅余目录和最后两卷。后来,张湛到处搜访,又在王弼女婿家得到六卷,在扬州刺史刘正舆家得四卷,经他“参校有无,始得完备”。自己写书,却署别人的名字,而且还要编出一套故事,让人相信,这在今天是难以理解的,但在古代却极为常见。《列子》 虽然是托名列御寇的伪作,但并非全盘向壁虚构,而是杂抄各种古籍成一家之言。《列子》一书,从宇宙生成说起,通过对生死、养生、治世等问题的讨论,阐明自己的人生哲学: 安命顺时和肆情纵欲。如《天瑞》 中有一则寓言说,孔子游于泰山,见一野老鼓瑟而歌,孔子问他为何而快乐,野老回答说:“我所感到快乐的事很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我得以为人,这是一乐;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是以男为贵,我得以为男,这是二乐; 人生有不见日月、夭折在襁褓中的,我现在行年九十,这是三乐。” 甚至认为,舜、禹、周、孔等圣人生无一日之欢,虽有万世美名,但最后归宿是死;桀、纣等恶人生有纵欲之欢,虽有万世恶名,最后归宿也是死。无论是美名,还是恶名,死后都不知道,不如生前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意之所欲行”。这实际是魏晋之间放达名士的人生观。《列子》风格类似 《庄子》,寓言颇多,著名者如 “杞人忧天”、“愚公移山”、“薛谭学讴”、“伯牙鼓琴”、“杨朱哭歧”等。其中的一些意味隽永,令人玩味,如: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