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二章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贵族冕服上绣绘之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二种图案纹饰。其内容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fǔ抚)、黻(fú符)。前六章绘于衣,称上六章;后六章绘于裳,称下六章。日、月、星三光取其照临。汉代以前,日为圆形,月为弦月;汉代以后日月均为圆形,圆中饰以乌代日,饰以蟾蜍或玉兔代月,星辰多以北斗七星表示、山作山形,取其镇,取其人所仰,亦具有能兴雷雨之意。龙,取其变。华虫作雉形,取其有文章(文彩)。宗彝,即虎沃(wěi伟),昂鼻歧尾,一种智兽,取其猛、智、孝。藻即水草,取其洁。火作火字形,取其明。粉米作?粒状,取其养。黼、黻二字各参见该条。古代天子之服十二章皆备,诸侯去日、月、星三章,只服九章。士服藻、火,大夫加粉火。周代时日、月、星已画于旌旗上,不复施于服饰上,故变其章数为九。十二章纹饰贯串着儒家伦理道德含义,具有浓厚尊卑等级观念,故一直为历代帝王所沿用。直到民国,袁世凯窃权想称帝,也曾以十二章制定服式。 清朝皇帝服装专用的12种纹饰。包括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中上衣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绣宗彝、藻、火、粉米四章,共十二章,故名。日月星寓照临,山寓镇,龙寓神,华虫寓文采,宗彝寓祀享,藻寓洁净,火寓光明,粉米寓洁白滋养,黼寓决断,黻寓弃恶扬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