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同善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同善社

分类:【中国民俗】

清末大刀会起源于山东,由白莲教演变而来。福建大刀会约在民国初年从浙江等地传入,是山东大刀会的支派。早期大刀会的成员多为农民等劳动者,入会者的动机一般为练武和保卫乡里等。然而由于大刀会自身浓厚的封建迷信意识,加上一些地方土豪或流氓的直接操纵,其后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一定势力的民间反动武装组织。从20世纪20年代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闽西、闽北等地的一些大刀会除了欺凌百姓、鱼肉乡里外,还经常袭击红军游击队和苏区干部群众。1949年前后,闽东北一些地方的大刀会还时常伙同当地地主武装组织反革命暴动,袭击我地方政府机构,杀害干部和群众。

福建同善社成立于1916年前后,内设正副善长(社长)等,其宣扬内修坐功,外持八德,并行善举,以劝善修道为幌子,引诱社会各阶层不少人士入会。民国时期同善社在各地不断发展会员,分支组织渐多,会员分布也较广泛。民国后期,闽中、闽东等地的同善社还与大刀会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沦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组织。

同善社创立于清朝末年,创始人彭克尊,号称“古老人”,四川省永川县人。原为先天道道徒,后自创“同善社”,以宣扬“孔孟大道,设立善堂,坐练气功”为名发展道务,并派人至全国各地传道,因同善社无须出家持斋守戒诵经,于是信徒日众。

总社又称“总号”,负责全国道务;另设总事务所,协助“总社”办理道务。省社又称“省号”,领导省内道务,各“省号”名称不一,安徽称“大林祥”。县社统称“先觉祠”,事务所是各乡镇基层组织。内部道级共分十六层,一、二、三层称“众生”,为一般道徒,四层为“天恩”,五层为“证恩”,六层为“引恩”,七层为“保恩”,八层为“顶航”,九层为“十地”,十层为“五行”,十一层为“四象”,十二层为“三才”,十三层为“两仪”,十四层为“皇极”,十五层为“太极”,十六层为“无极”,即“师傅”(彭克尊一人)。四至八层为道首,可充任新道徒的“开示师”,有权向外地扩展组织。九层以上是高级道首。同善社内,设有“柴门”,也称“武坛”,是同善社的武装组织。

1917年,同善社传入安徽省。时有同善社道首张钺,自浙江来安徽任候补知县,居安庆,遂至各县传道。是年,安庆成立同善社,张钺自任社长。不久,张派道徒赴皖南、皖北各地传道。

1920―1942年,安徽同善社为鼎盛时期。全省67个县中,有43个县及芜湖、蚌埠、合肥、安庆四市设同善社组织。其他各县虽无组织,但有为数不少的道徒。1942年,省社在安徽成立,舒鸿贻为社长,后改称“大林洋号”,仍由舒任号首。同年大林祥号迁至北京,遂在芜湖成立办事处。不久,该大林祥号又自北京迁至安庆(任家坡20号)。1943年至1949年,黄巽垣任号首。

1941年,同善社“恩师”夏则永(庐江人),访旁门至霍山县柴国宾家。柴会武术,收有门徒,人称“柴门道”。柴便和门徒加入同善社。在同善社支持下,柴在望江、宿松、潜山、舒城、金寨等地,吸收门徒,因其道徒均持大刀为武器,故称之为“大刀会”。当时彭克尊下令各地收员建军,1943年,至德、青阳、贵池、芜湖、宣城、祁门、歙县、和县、无为、含山、南陵、当涂等地均成立“大刀会”。柴死后,大刀会由同善社领导。至此,大刀会为同善社的武坛。在同善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刀会,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地区,祁门、霍山等地亦有部分刀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