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周公

分类:【传统文化】

西周初政治家。周武王之弟。姬姓,名旦,又作叔旦。曾辅助武王灭纣,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摄政。其兄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商纣子武庚和东方夷族中徐、奄、薄姑等邦国反叛。周公奉命出师东征,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经过3年战争,平定叛乱。后又大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统治中原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巩固了周王朝统治。相传他制定周代的礼乐制度。其言论见《尚书》的《大诰》、《立政》等篇。

儒家尊为“宰相楷模”的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因其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东),故谓 “周公”。周武王死后,年幼的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天下初定,主少国疑,周公便出来摄政,代行王权,以稳定人心。这却引起王室内部的猜疑,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到处扬言,说周公阴谋篡夺王位。他们联合诸侯在东方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周公统率的王师平定。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大封诸侯,将王族和功臣分封各地,去建立 “卫星国”。他还制定以继统为核心的宗法,确立“立嫡以长不以贤” 的王位继承法和爵位继承法,并规定各种礼节仪式,作为贵族行为的规范。封建、宗法以及以礼治国的思想,都对中国后代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兢兢业业地代行王政,曾对儿子伯禽说: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这地位在天下也算是尊贵的了。但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怕的是失掉人才。” 在周公执政期间,周王朝出现了空前安定繁荣的局面,被后代誉为 “盛世”。成王成年后,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鞠躬尽瘁,一心为君,这就是他被誉为 “宰相楷模” 的根本原因。相传,周公还留下了一部致太平的宝典,这就是后代儒家尊为圣经的 《周礼》。孔子对周公其人其德其才,赞美备至,心驰神往,甚至经常梦见他。后来,儒家就将周公尊为圣人,与孔子并称“周孔”。

西周初年大政治家、思想家。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或称周公旦。约活动于公元前十一世纪。文王在时,特孝敬笃仁;武王继位,常辅翼武王;观兵盟津,牧野伐纣,周公均全力相助;武王有疾,愿以身相代。武王卒,成王少,“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叛),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鲁周公世家》)。管、蔡、武庚作乱,周公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摄政七年,成王长,周公还政,北面就臣位。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后成王复迎周公。周公一生政绩卓著,思想理论建树亦可称宏丰。为了有效地实现对殷民的统治,周公巧妙地利用了传统的天帝观念,向殷民宣布,周之灭商,正像商之灭夏一样,是秉承上帝的意旨,是协助上天行使命令。(见《尚书?多士》)对于周民及巩固周政权,周公又强调“敬德保民”或“敬天保民”(《尚书?召诰》);认为“天”的意向,于“民情大可见”(《尚书?康诰》);人“当于民监(鉴)”,“无于水监(鉴)”(《尚书?酒诰》);只有“疾敬德”,“明德慎罚”,才能祈求天命的长久。这些思想为周初的政治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周公致政成王后,为建立有条不紊的政治秩序,又主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司马迁说“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鲁周公世家》)刘歆等亦认定《周礼》“为周公之书”,是“周公致太平之迹”(贾公彦《序周礼废兴》)。这些礼仪制度及其理论观点,正是其后所兴起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子在研究了殷周的典章制度后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并且以能梦见周公为自己力行周道的标志。荀卿在《儒效》中亦盛赞周公之言行为“大儒之效”。

周初封诸侯,封周公于少昊之虚曲阜,本为第一代鲁公,因留佐武王、成王,乃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故伯禽实为鲁国第一代国君。今存周公思想的主要资料,见于《尚书》中之《大诰》、《康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立政》等。《周礼》等典章制度,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