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九成宫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九成宫遗址分类:【传统文化】 “九成”即“九重”或“九层”之意,言其高大。遗址位于麟游县城内,距宝鸡市130公里。原为隋文帝时所建,名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修复并更名九成宫,再置林苑、武库及宫寺,曾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规模之宏伟,园林之精美被誉为“隋唐离宫之冠”。唐太宗曾五次驾幸九成宫,并在这里接受外国使臣的朝贡。公元650年,唐高宗即位,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并从净业寺接唐太宗幼妾武则天入万年宫,并树《万年宫铭》碑。从永徽五年至仪凤三年间,他八次来这里与武则天相会。最后一次遇上百年不见的大暴雨,山洪滚滚,九成宫墙倒房塌几乎夷为平地。唐代画家李思训所作的《九成宫纨扇图》(存北京故宫)画的就是该宫之一角。从画面上看,依山而建的亭台楼阁,涉水而筑的水榭长廊,宛转曲折,可见当年建筑之壮丽。现存九成宫的贞观六年由魏征撰写、欧阳洵所书的《九成宫礼泉铭》碑描绘了昔日盛况。“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栎宇胶葛,台榭参差,照灼云霞,蔽于日月。”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197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掘考察,基本搞清九成宫之全貌。出土文物数百件,陈列在县博物馆内。还先后修复了碑亭、唐井、点将台、武则天梳妆台等名胜。这里地处杜水河川,四面群山环抱,林木丰茂,为避暑之佳境。每年当地还举行九成宫书法大赛,开展书法专项旅游。 位于县城西郊。原为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所建的离宫――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稍加修葺,增置禁苑、武库和官寺,更名为九成宫。曾被誉为隋唐离宫之冠。九成是九层或九重之意。贞观六年孟夏,魏徵撰《九成宫醴泉碑铭》描绘道:“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唐太宗曾多次来此避暑。高宗永徽二年(651)改九成宫为万年宫。武则天重入后宫前,便在此与高宗同住。乾封二年(667)恢复旧名。唐末洪水,九成宫坍毁。今唯贞观六年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著名《九成宫醴泉碑铭》刻石、永徽五年高宗御撰御书《万年宫碑铭并序》刻石,为原宫中之物,极为珍贵。1978年以来经多次发掘考察,已了解九成宫全貌。其中重点发掘了离宫东部的37号殿址。现存46个1米见方的覆盆式青石柱础,雕刻精细。柱网分布独特,檐柱与内柱之间为跨度达8.2米的围廊,如此宽度,为国内首次发现。从平面布局可见殿堂面阔9间,进深6间。遗址中部为内殿,面阔5间,进深2间,南北跨度达9.4米,此种格局,在古今建筑文献中均无实例,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大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