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善恶无余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善恶无余论

分类:【传统文化】

是书为中国无神论著作,唐代牛僧孺著。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是唐朝后期地主阶级内部庶族阶层势力与士族门阀势力之争即“牛李党争”的牛党代表人物。牛僧儒的哲学观点包含在他的历史政治理论中。主要是扬人道而抑天道,认为“以道承天,则天无坏者;以乱承天,则天无支者,故支坏非天也,兴衰由人也,但有人不支而败,无天不可支也”(《讼忠》)。《善恶无余论》针对《易传》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观点,主张“善恶无余”,反对士族门阀标榜的所谓“积德”、“余庆”,力图从人的行为本身以说明善恶庆殃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贵贱不能以身分品级来划分,“所以贵者,道贵也;所以贱者,道贱也。道之贵乎孔父,素王也;道之贱乎殷辛,独夫也”(《善恶无余论》)。坚信人心之向背是衡量庆殃贵贱的标准。他写道:“善者天下好之,常道也;恶者天下恶之,亦常道也”(同上)。那种“舍人事,征天道,弃迩求远,无裨于教者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