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土族语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土族语言

分类:【地域文化】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其内部有互助方言、民和方言、同仁方言之分。同仁方言与甘肃的保安族语言相近。土族与同语族的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康扬回族语在语音上有明显的对应规律, 基本词汇一致, 在语法方面有大部分共同的语法范畴及同一来源的语法形式, 语法也与上述各语言基本一致。关于土族语言的形成, 学者认为: 13世纪初, 蒙古人的语言是统一的, 语言内部的差异很小。后来蒙古人连年征战, 许多人随军远征, 并且在各地定居下来, 于是蒙古人分散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大土地上, 由于地广人稀, 加之交通不便, 各地的蒙古人互相往来极为不便, 于是蒙古语的各种方言差别就逐渐产生发展起来。后来蒙古语的某些方言开始各自独立发展, 分化成若干独立的语言, 如, 本部蒙古语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莫戈勒语 (在阿富汗)、布里亚特蒙古语 (在俄罗斯)、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康扬回族语 (均在我国) 等。土族语与本部蒙古语失去联系之后, 在汉藏语言包围的特殊环境下, 由蒙古语的一个方言逐步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土族语作为蒙古语族的一个语言, 在词法方面,与其他蒙古语族语语言有很大的一致性。它和其他几个同语族语言一样, 有较丰富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主要以叠加附加成分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形态变化和词义的类别可把土族语的词类分为三大类: 第一, 是静词类, 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时位词、代词等五类; 第二, 是动词类, 包括普通动词、代动词、助动词、联系动词等四类; 第三, 不变化词类,包括副词、后置词、情态词、语气词、摹拟词、连接词、感叹词等七类。名词类和动词类均有各自的形态变化系统, 如: 名词有数、格的变化以及物主、概称等形式。动词有祈使式、陈述式、形动词、副动词的变化。其句子顺序为主宾谓形式。与同语族的蒙古语相比较, 土族语语音有如下特点: 第一, 重音在词的末一音节的元音上, 词首音节的元音弱化, 乃至消失, 造成多音节词向词尾方向紧缩, 形成了一整套词首复辅音。词尾接加后缀时, 词的重音随之移到最后一个音节的元音上; 第二, 词首大量地保留着古代蒙古语词首的f~x辅音;第三,词首元音脱落严重;第四,两个元音间的摩擦辅音g、j已脱落,但在很多情况下,两个元音尚未形成长元音;第五,有元音和谐现象,一般地讲,a和a出现在同一个词中,o和o出现在同一个词中,e和e出现在同一个词中,u和i两个元音处在中间性质,可以与任何一个元音出现在同一个词中,不过,其要求没有蒙古语那样严格;第六,有辅音和谐现象,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辅音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词里,换言之,一个词里只出现一个强辅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