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动物园北部。创建于明永乐年间,竣工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塔由汉白玉和砖砌筑而成,通高17米。在7.7米高的正方形宝座上建有五个小塔,与印度的佛陀迦耶寺塔属同一类型。宝座最下层是须弥座,外表刻梵文、佛像及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佛座骑的狮、象、马、孔雀、迦楼罗五种动物形象。须弥座上分5层,每层雕出短檐、檐头,四面刻佛龛,龛内雕佛像。宝座南北各设一券门,内有石阶梯通向宝座顶部。顶部的5个小塔皆为密檐式塔,中央塔高于四周的小塔,塔上雕刻佛像、梵文及宗教纹饰,雕刻手法流利圆润。这座金刚宝座建筑风格融印度形式及中国传统为一体,是我国同类塔中雕刻最精美的一座,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坐落在北京动物园北。寺与塔创建于明永乐初年。当时一位印度高僧班迪达到中国,向明成祖敬献了五尊金佛和金刚宝座塔的建筑规式。成祖朱棣为班迪达修建了真觉寺并建筑了金刚宝座塔。塔竣工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是中国现存同样形式塔中最古老、最精美的一座。这种形式源于印度佛陀迦耶精舍,是在高台(金刚宝座)上,建造五座小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里面用砖砌成,外表用青白石贴面,并在宝座四周、小塔座及塔檐之间,遍刻装饰精美的佛教雕刻,手法圆润流畅,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巨大石雕艺术品。金刚宝座塔在造型上吸收了印度的宝座形式,而在建筑结构艺术和雕刻手法上却显著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
因寺内有一座塔顶为五座小塔的“金刚宝座塔”,故俗称五塔寺。塔的宝座立于约50厘米高的台基上,高7. 7米,下层须弥座高1.78米。宝座分五层,从内设石级可盘旋到座顶,五座小塔分立于塔座的中心和四周,中心一座高8米,四周各座均为7米,塔和金刚宝座全部用汉白玉建造,上面精雕细刻着佛像、梵文及宗教纹饰。相传,五座小塔下分别埋着五尊金刚界金佛。
真觉寺建成后经历年修缮,尤其在1760年(清乾隆十二年)的大修后,保存非常完好。但在清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后,寺院荡然无存,仅这座金刚宝塔劫后余生,成为研究佛教教义和雕刻艺术的珍贵文物。现国内这种类型的塔仅存五座,而真觉寺最为精美。1961年国务院公布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称五塔寺塔。位于白石桥长河北岸。明永乐年间印度高僧班迪达向成祖进奉五尊金刚界金佛,成祖封其为国师,赐建真觉寺,诏令为金佛建塔,于成化九年(1473)落成。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时更名大正觉寺,俗称五塔寺。本世纪初寺毁圮,塔幸存。塔通高17米,由宝座和五塔两部分组成。宝座平面近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高7.7米,以汉白玉和砖砌成。底层为须弥座,其上座身分作五层,有石梯44级,可达座顶台面。台上有五塔和琉璃罩亭。居中一塔稍大,密檐十三层,高8米多,余为密檐十一层,高约7米。塔身和宝座通体雕刻有佛像、花草、鸟兽等图案,其中有一对足迹被视作佛的象征,意为“佛迹天下”。相传五尊金佛分别被埋于五塔之下。1981年维修时,从东北和西北隅小塔地基中发现一批“塔中塔”,有两座金丝楠木小塔,一座6.5厘米的象牙塔,以及造型多样的小香泥塔。世界上与此相似的金刚宝座塔共六座。五座在中国,除此塔外,其他是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孙中山衣冠冢)、西黄寺清静化域塔、昆明妙湛寺妙应兰若塔、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国外一座即印度佛陀伽耶精舍,毁于英国入侵印度战火,后按此塔图纸修复。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我国同类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为精美,已辟为北京石刻博物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