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方志的编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地方志的编修

分类:【地域文化】

(一)明代河北方志的编修

宋、元时河北就有了正式的地方志的编写。

明代地方的编修,是由政府的倡扬、推动、诏命而发展兴盛的。朱棣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诏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书,统一了修志范例和志书的内容,含有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土产、贡赋、风俗、人口、人物、诗文等。北直隶的方志,最早的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顺天府志》,其次为正统《大名府志》。崇祯时,明代河北志书已达94种,北直隶所属八府已普遍有志。宣府、山海关等边镇边关也有了志书。大名、磁州、赵州、涿州、滦州的志书,进行过重修或增补。

(二)清代河北方志的编修

清代十分重视修志。河北方志除清一统志中所含直隶部分外,最重要的是有了专门的省志――《畿辅通志》,这部内容丰富的大型志书,在清代前期先后两次纂修。第一次为康熙时于成龙、郭?所修有46卷;第二次为雍正时唐执玉、李卫撰修的有120卷,首一卷。于成龙是康熙时的直隶巡抚,李卫是雍正时直隶总督,官高权大,由他们领衔修志,自然条件充裕。省志之外,各府、州、县志,为专记一个辖区人文地理情况,其中以和?、梁国治等撰述的《热河志》,章学诚撰修的《永清县志》,金志节修的《口北三厅志》为最有名。热河是清室避暑行宫所在地,那里的山川、风物、人情无一不和皇家宗室相关,所以命和?主修。章学诚是著名的史志学者,他主修的《永清县志》,是县志的典范,起到了树样板以推行天下仿效的作用。

(三)近代河北方志的编修

近代河北方志存有750余种,在中国方志中是拥有数量较多的省份。

187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清室,请求重修《畿辅通志》,原因是雍正朝所修《畿辅通志》至今已逾140余年,“损益因时,今者或异,遇事考究,尝悲无征。”

于是延请黄彭年为编修设局重修。从公元1871年―1884年,经同治、光绪两朝历时14年之久,耗银11万两修成这部《畿辅通志》。该志共300卷,对前志有增补、订正,所引资料都严谨地注明出处。增设了漕运、海防等前志未有的项目,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河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情况,为清代各省通志中的名作。该书于公元1884年初刊于保定莲花池书院,后以版毁,1910年由北洋官报局据光绪十年本石印。1934年商务印书馆又据光绪十年本重新影印。

在编修《畿辅通志》的同治、光绪年间,还修成86种府州县志,纳入了很多河北近代史料。

上述地方志是燕赵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这些志书记叙了燕赵地域的广泛内容,诸如行政区划、建置沿革、土地增减、居民迁移、经济盛衰、人物兴替乃至俗尚风气的演变等,无所不及,称得上是地方的百科全书,这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