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垓下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垓下歌分类:【传统文化】 西楚霸王项籍(羽) (前232―前202)作。秦末之际,楚汉相争,项籍与刘邦逐鹿天下。开始时项籍在军事上节节取胜,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项籍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以致战略上连连失误,而汉军却逐渐转弱为强。最后垓下 (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一战,楚军全军覆没,项籍匹骑逃至乌江自刎而亡。《垓下歌》就是项籍被汉兵围困垓下,军帐中夜饮时,对着爱姬虞姬所唱。全诗四句二十七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说:我的力量能够把大山拔起,我的英雄气概世间无匹,但天时于我不利,战马不能驰骋奔跑; 战马不能驰骋,我毫无办法,虞啊,虞啊,你以后如何是好! 诗中 “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朱熹《楚辞集注》卷一)。反映了项羽这位曾咤叱风云的英雄在穷途末路之时的激愤豪壮的胸怀,也萦回着一缕哀怨的儿女柔情,正因为如此,《垓下歌》 才成为著名的一曲英雄绝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西汉歌曲。西楚霸王项籍作。据《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籍传》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项籍与刘邦为争夺天下,大战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结果项籍兵败被围,“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惊以为自己据以起兵的江东楚地已尽为刘邦所得,便感慨万端地回到军帐,当看到自己心爱的侍姬虞姬和称为“骓”的战马时,想到一生征战,心雄万夫,而今大势已去,不禁悲愁顿生,便用自己熟悉的楚声曲调高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雄浑哀婉,一唱三叹,十分准确地表现了项籍此时此地复杂的心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多为后人所称道。另外,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西汉陆贾《楚汉春秋》载,项籍作此歌时,虞姬亦作歌相和,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乐生。”但如果对比此曲的曲辞形式,从整个汉代诗歌形式的特点来考察,则可断定虞姬此曲盖为后人伪记,大概是因《史记?项羽本纪》所说项籍“歌数阙,美人和之”的记载而敷衍出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