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年粽子凤莫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年粽子凤莫饭

分类:【中国民俗】

粽子是壮族人最喜爱的食品之一。五月端午节普遍用木柴灰水或糯禾草灰水浸泡糯米,一斤糯米包10至20个小粽子,形状有三角形、牛角形、长条形等,不放肉馅,蘸蜂蜜或糖油(浓糖汁)吃,俗称“凉粽”、“灰水粽”或“枧水粽”。过年普遍包年粽,各地自有其特色。德保县壮族将大年粽及其他祭品供于神台,直至元宵日“散年”,此粽被称为“母粽”。当晚散年餐时,将供奉祖宗的母粽“杀”掉,全家人在饭前分吃母粽。他们认为吃了元宵母粽,就能够预防新的一年各种疾病。

扶绥县壮族的年粽,称为“火龙焖粽”。火龙,其实是稻草辫子,巴掌宽,一寸厚,长短不等,根据需要而定。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缸里,倒下热水,密封缸口,然后将稻草辫从上到下缠绕粽缸,再撒上谷壳。在天黑时搁下几块火炭,让它由上而下,慢慢燃着,一夜过后,稻绳火龙成了灰烬,缸里的年粽已焖得热烘烘的透熟了。邕宁县20世纪30至40年代流传包粽王的习俗,全村妇女聚集起来合包一个特大粽子,用大大的缸和长长的稻绳火龙焖熟后,全村老少集会,欢天喜地共享。

靖西县壮族包完一般年粽后,按自家血缘亲人多少最后包一个10至20斤糯米的大粽子,当地壮语称为“凤莫”(即“年晚大粽”),放在大铁锅里熬熟。春节祭祖灵时,大粽放在供桌中央,四周簇拥着小粽,象征家族团结家业兴旺。元宵日,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吃一顿“凤莫饭”。午时三刻,小孩放一串鞭炮,大女儿扶父母入席,按年龄和辈分坐定,老父(或老母)打开大粽,用锅铲一节节切开,依辈分大小分给在坐的亲人。亲人们吃这“凤莫饭”不能剩,这一餐也不能吃别的食物。吃完这“凤莫饭”,就是对父母的孝敬。

天峨壮族唱祝酒歌(区用诚摄)

壮族宴席有唱祝酒歌敬酒的风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