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柱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柱山

分类:【传统文化】

雄踞于潜山县西北57公里处,景区面积82平方公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人文景观丰富多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也是我国山岳型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因主峰峭拔如柱,高耸云天而得名。又称霍山、潜山。因潜地古有皖国,又称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天柱山奇峰凌云,怪石嵯峨,泉瀑奔流,洞壑争幽,有45峰、18崖、16岩、86石、10洞,水系景观尤为丰富,有8泉、7瀑、5涧、3潭、13河、11井、6池等。早在汉元封五年(106年),汉武帝刘彻便驾临天柱,封号“南岳”,《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后佛道两教都把天柱山列为宝地,道教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名“天柱司元之天”,并建真源、天祚等宫;佛教禅宗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山中讲经说法,在山中建有山谷、佛光等寺。历代文人学士、达官显宦也来山中畅游、寓居,如唐代的李白、独孤及、白居易、皮日休,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范成大,明代的李柬之、刘基等,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词歌赋及游记,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李白曾赋诗赞道:“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绝称人意。”山中现有题刻300余处,最早的刻于唐长庆二年(822年),最晚的刻于1947年。全山现有各具特色的7个游览景区:三祖寺、马祖庵、主峰、虎头崖、龙井河、大龙窝、龙潭河。并整修了登山道路,兴建了宾馆饭店。

在龙溪地区长泰县。天柱山脉,原出自安溪,伸入长泰迤逦而下,接朝天岭、双髻山,成为长泰与龙海的交界岭。天柱山海拔1010米,山上有巨石一根,色白如玉,上凌霄汉,人称之为“天柱”。巨石高40米,宽15米,日出之际,石色殷红,故又称“紫玉峰”。峰下有东西南北四窟,状如石室、石库、石洞、石梯。天柱山上怪石嶙峋,有“忘归石”、“盘陀石”、“象鼻石”等。此外,还有“百丈岩”、“观奇岩”、“海涛岩”以及“仙人亭”、“剑脊桥”、“超凡阁”等20多处奇景。

著名风景胜地。一名皖山,又名潜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古称皖公山。主峰天柱峰,耸拔千仞,如柱依天,故称天柱山。海拔1485米,为安徽省江北第一高峰。山区层峦叠嶂,千岩万壑,势绝人寰,著名的有天柱,飞来等72峰,麒麟、熔药等16岩,霹雳、鹦鹉等53怪石,试心、方丈等17崖,宝公、司元等25洞,还有18岭,13井,7关,8池,48寨等风光胜景。向有“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沓,泉无不吼”的盛誉。自古为佛道胜地和兵家重寨。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南巡,登祭天柱,封号“南岳”。今山中良药坪炼丹台,传为东汉末年著名道士左慈炼丹处;今野人寨三祖寺,即为禅宗三祖僧道场。寺西石牛古洞,为宋代诗人黄庭坚读书处。这一带佳木葱茏,溪水明澈,风光幽丽,历代文人题刻甚多,其中以唐代舒州刺史李德修,宋代舒州通判王安石二人所题最为珍贵。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著称、现分为八个景区即梅城、野寨、玉镜、马祖、良药、东关、飞来、主峰。秀竹奇松,流泉飞瀑,奇花异草,雾潮云海,风月烟云瞬息万变,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