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平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平军分类:【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装力量。1851年1月,洪秀全等发动金田起义,立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太平军建立初约有2万人,最盛时达百万人以上。全军最高统帅最初实行“五主将制”,前、后、左、右、中五方位各立一主将,各领兵作战,但发号施令之权仍操在天王之手。不久实行军师制,正、副军师成为军队最高统帅。后期则广泛封王,由各王率军征战。太平军编制分为六级,军为最高建制单位。每军设军帅1人,辖5个师,共1.3万余人;每师设师帅1人,辖5个旅,共2600多人;每旅设旅帅1人,辖5个卒,共500多人;每卒设卒长1人,辖4个两,共100多人;每两设两司马1人,辖5个伍,共25人;每伍设伍长1人,共5人。太平军兵种有陆营、水营、土营等,男女实行分营。太平军军帅虽为一军之长,但主要负责平时的训练管理及行军时结营扎寨等事务,作战时还设有监军和总制,负责作战指挥和调度。太平军纪律严明,军纪整齐,制有《定营规条》、《行营规矩》等军纪条例。太平军作战英勇,征战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军基本失败。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武装,是由汉、壮、瑶等各族人民组成的队伍。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月建立。按《太平军目》规定,在军帅之上,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将、主将、军师次达天王。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六级。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军帅管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五人,师帅管二千六百三十人,旅帅管五百二十五人,卒长管一百零四人,两司马管二十五人,伍长管四人;女军组织略有不同,军帅共管女兵二千五百人。女军装束,则与男军相似,脚横长刀,短衣窄袖,脚穿草鞋,或步行,或骑马。平时从事战备或劳动生产,战时“持械接仗”。纪律按《定营条例》及《行节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利益,禁止私匿金银。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另设圣库管收支,工匠制造军器或军需物品。太平军还规定,各军从两司马到军帅,都要将所属官兵编造《兵册》。官兵个人则要填写《家册》,记录本人参加革命及家庭成员情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