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奴儿干都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奴儿干都司分类:【传统文化】 “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耦儿干”, 清人称为“尼噜罕”,满语“图画”的意思,明都司名。永乐七年(1409),派内官亦失哈等率领官兵到奴儿干地区设置。直属中央政府。简派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为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官。下置经历司,派刘兴为经历官。派兵驻防,多时达三千人,最少时亦不减于五百人, 轮番戍守。钦差内官亦失哈都指挥康旺等在永乐至宣德二十余年中凡十次往返,“镇抚慰安”边民。同时,沿江设立驿站以通文报和运递物资。治所在今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今苏联蒂尔)地方, 下距江口约一百五十公里。下辖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管理该地区女真、蒙古、吉里迷等各族人民。卫所各置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任命各族酋长充任。而且驻军防边, 推动和加强了明政府对整个东北地区的管辖和建设。辖境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南接图们江,东抵大海包括库页岛。十一年亦失哈第二次巡视奴儿干, 修建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立永宁寺碑(亦称永乐碑)。记载此事。宣德八年(1433)又重建永宁寺碑,又名宣德碑。 官署名。明代始置。13世纪70年代,元曾在奴儿干设征东招讨使,管理征收骨嵬部(库页岛)的军赋。14世纪50年代又在敦敦河口的哈儿分之地,建立了“吾者(兀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统黑龙江下游兀者、乞列迷等部”。明永乐元年(1403),“忽剌温等处野人头目把剌答哈等来朝”,于是设置了奴儿干卫,任剌答哈、阿剌孙等四人为奴儿干卫指挥同知。胡卢寺等为千户所镇抚,赠诰印、冠带、袭衣。随后从1403年至1409年,明在斡难河、黑龙江流域南北地区、松花江、乌苏里江、格林河、享滚河等流域先后设置了一百三十个卫所。1409年增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内地官员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钦差内官亦失哈也前往就任。掌该地之军政,分隶五军都督府,听命于兵部。奴儿干都司下设各级衙署、派官吏,安设护印驻军,管理当地居民并“岁贡海青等物”。宣德二年(1427)设都指挥使,康旺由都指挥同知升都指挥使。升王肇舟为都指挥同知,又增设佟答刺哈为指挥同知。万历初(1573),奴儿干都司所属卫所增至三百八十四卫、二十四所、七地面、七站、一寨,辖境包括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成为明朝统治散居于黑龙江南北满族先世女真人的最高政权机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