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婴儿沐浴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婴儿沐浴礼分类:【地域文化】 蒙古族生育习俗。孩子出生三日后要举行沐浴礼。亲人前来与婴儿父母一起,庆祝新生命降临人间。主人用丰盛的肉奶食品与美酒来款待客人。此外,还为接生婆专门做“羊背子”肉。有些地方在婴儿沐浴礼上,还把羊肉、羊尾、羊的大肠等盛在一个桶内,人们对婴儿母亲和接生婆发出几声欢呼,然后请他们尝吃大肠三次,再按太阳运行的方向,把桶里的肉依次分给众人品尝。为婴儿沐浴举行的宴席在日落前结束,这种宴席上饮酒是有节制的,忌讳饮酒过量。沐浴礼从早晨开始,在中午之前给孩子洗浴。洗浴结束后为孩子起名,一种方式是孩子的父母向最初为孩子包裹的妇女或在座中年长者献上哈达,请求为孩子起名。还有一种方式是父母事先拟好几个名字,把它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盛米的罐中,摇动时从中跳出的第一张纸条上所写即为孩子的名字。拿纸条的人先拆开看,如是男孩,凑近其右耳,如是女孩,凑近其左耳,低声说三次名字,再转身向众人宣布。蒙古人为孩子取名一般用吉祥、健康、美丽、刚强等字眼。沐浴礼上的另一内容是互赠礼物。客人一般送衣服、玩具;近亲送马驹、牛犊等小牲畜。孩子的父母向客人回赠礼品。 婴儿出生后要举行命名礼,苏门答腊北部地区的民族在举行命名礼之前还要举行沐浴礼。 举行这种仪式时,把婴儿放入水桶中,由四名妇女撑开一块白布,遮住婴儿头顶,然后在白布上方用力劈椰子,使椰汁透过白布滴在婴儿头上,这就是沐浴。据说,刀砍椰子发出的声音象征着惊天动地的雷声,婴儿听了这样的雷声,长大才能勇敢,经受得起各种考验。然后再用清水和肥皂把婴儿擦洗干净。 在这个仪式上,婴儿的接生婆受到尊重,孩子的父母要亲自用肥皂替她洗手,并赠送花裙布等礼物。婴儿也得到两样礼物:一个勺形椰壳作的量斗和一把梳子。量斗是量米的衡器,用椰壳制成,象征着孩子成人后正直善良诚实;梳子标志着婴儿将来能适应社会,象梳子梳头一样畅通无阻。 沐浴礼在人们的美味佳肴中结束,食品是用羊脑和香蕉块,拌上胡椒、葱蒜和芫姜等香料做成的。 沐浴仪式后,就给婴儿正式命名,一名长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糖和椰汁,塞进婴儿嘴里,意味着他长大后象糖和椰汁那样受人喜爱。 印度尼西亚产育习俗。流行于苏门答腊北部地区。婴儿命名时举行。举行仪式时,将婴儿带至河边或屋后庭院中,四名妇女展开一块长布并各执一角,下放一水桶。将婴儿放入桶中,然后于长布上方刀劈椰子,使椰汁渗过长布滴于婴儿头上,即为沐浴。刀劈椰子发出声响,象征雷鸣,预示婴儿将勇敢无畏。人们还须放一勺形椰壳和一把梳子在婴儿面前,勺形椰壳为盛米的量斗,象征婴儿长大后将成为一个善良诚实的人; 梳子则象征婴儿的成长将顺利无阻。仪式上,要品尝用羊脑和切碎的香蕉块加上胡椒、葱蒜和芫姜等香料制成的食品。婴儿父母要为接生者洗涤双手,赠礼表示谢意。仪式后,即可为婴儿正式命名,并由一名 “长老” 以右手无名指蘸着糖和椰汁,塞入婴儿口中,以示婴儿长大敬重父母,团结邻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