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子儒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子儒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分类:【地域文化】

孔子儒学,也称孔学,产生、发展和繁荣于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如何分期?《商君书》中有一段概括的说明:

上世亲亲而贵私,中世尚贤而悦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这里的“上世”,当指春秋以前西周领主制时期。“亲亲而贵私”,指宗法等级制的特点。“中世”指春秋时期。“尚贤而悦仁”,概括春秋时代奴隶解放,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时代,用贤、重民、爱人的时代特点。“下世”指战国时代。“贵贵而尊官”,概括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为夺权、统一而用人的特点。春秋早中期,管仲主张以人为本,而中晚期,儒墨兴起,鲜明地举起了古典人道主义的旗帜,孔子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本章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爱人”是孔墨两家的共同特点,也是先秦齐鲁文化的根本灵魂。人学,可说是孔学的思想核心。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

春秋中晚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井田制彻底破坏,农村公社最后瓦解,氏族等级制也随之解体。

西周时期,土地完全国有。周天子拥有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周天子可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诸侯和臣下,谓之“授民授疆土”(《大盂鼎》),土地不准买卖。西周公田制,分“井”而耕,称为“井田”。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公田”已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生产力的要求。春秋时期,大量的新开垦的土地――私田出现了。《诗?小雅?信南山》写道: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原

,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就是说:延伸着被开垦的南山,大禹时曾开垦过它。除去杂草平整好的土地,如今是王孙来耕种它。属于我的经界,由我来治理,向东向南横竖地开发。《诗?小雅?甫田》还写了私田开发的好处:“曾孙不怒,农夫克敏”。“乃求千斯仓,乃求千斯箱”。既可满足“曾孙之庾”,也可带来“农夫之庆”。剥削者、劳动者都有利益。因此,这种土地所有形式,补充了“井田”的不足,受到农民的欢迎。《诗?小雅?大田》描写道:

有?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老天下雨,既浇了公田,也灌了我的私地。私田的发展,使一些贪欲的统治者为之眼红。周厉王行“专利”,妄想剥夺私田给人们带来的利益,结果引起国人反对,被驱逐国外,死于彘。宣王接受教训,“不籍千亩”(《国语?周语上》)。对“公田”耕作也不过问,实际也私有化――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了。王室失去了王畿以外土地的控制,田赋归诸侯所有,诸侯的贡赋成为象征意义的东西,于是公室富于王室,私门富于公门,旧的赋税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制度的需要,诸侯开始对私田收租赋。如齐国管仲时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宣公十年(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按实际田亩征税。相继晋国“作爰田”,楚国“书土田”,郑国“作丘赋”。这种按亩征税制,打破了公田与私田的界限,公田都私有化了。许多私田的大占有者(或从奴隶主转化而来,或从平民中发展而来),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二)礼坏乐崩

由于生产关系的改变,新兴地主阶级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以后,必然要求政权,要求解放劳动力――奴隶。因此,这一时期在政治上,阶级斗争尖锐,奴隶不断逃亡或暴动;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大夫专权,陪臣执国命,周天子对他们失去了权威,礼乐对他们失去了约束。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鲁国大夫季氏专权,奏天子乐――“八佾舞于庭”(《论语?八佾》);祭祀只有天子、诸侯才能祭祀的泰山――“季氏旅于泰山”(同上);季氏的家臣公山弗扰、阳虎等也把持政权。王室与公室之间,公室与家室(大夫)之间,大夫与陪臣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些斗争其主流是新旧制度斗争的反映,自然也夹杂着权力之争。孔子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在他看来,就是“礼坏乐崩”,就是“天下无道”,政权由天子而诸侯,而大夫,而家臣,一步步下移,统治者一级不如一级,命运越来越短。《论语?季氏》载: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不希失矣;自大夫出,五世不希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不希失矣。

孔子认为,“自天子出”,如尧、舜、夏、商、西周;“自诸侯出”,如齐国自桓公称霸至简公被出,正好十世;“自大夫出”,如鲁国季氏,自季友到桓子,被家臣阳虎所执,正是五世;“陪臣执国命”,如鲁季氏家臣南蒯、公山弗扰、阳虎等都不过三世就完了。其实这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并取代奴隶制的大变革、大动荡的过程,后又经过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封建制基本取代了奴隶制。改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终于“一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孔子及其学说,可说是春秋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