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孙盛分类:【文化精萃】 东晋史学家。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孙楚之孙。与孙绰为从兄弟,俱名高一时。初为佐著作郎,以亲老家贫,出补浏阳令。累任陶侃、庾亮、庾翼、桓温参军。曾从桓温伐蜀,入关平洛,以功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在郡经营资货,赃私狼藉,温以其名高而未治罪。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一生手不释卷,学识渊博。善言名理,与殷浩堪为敌手,尝共辩论,奋掷麈尾,至暮忘食,不分高下。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不能难。在《答罗君章书》中,提出“形既粉散,知亦如之”之命题,驳斥佛教神不灭思想。史学著作有《魏氏春秋》20卷,记三国曹魏史事,已佚,又著《晋阳秋》,记东晋史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文心雕龙?史传》亦谓“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因直书枋头兵败事,引致桓温不满,其子被迫遵温意改之,遂有两种《晋阳秋》存世。原书今不传,有清人辑本。另著诗赋难论等数十篇,亦多亡佚,《全晋文》辑其文二卷,以《太伯三让论》、《老聃非大贤论》较著名。《晋书》有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