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仁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仁宗

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皇帝。初名受益,后改名祯。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宋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升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嘉钓八年(1063)崩,年五十四,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钓、宝元、康定、庆历、皇钓、至和、嘉钓。即位时年仅十三,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崩,始亲政。其时宋与辽、夏交战频繁,败多胜少,不得已岁贡钱物以求和,加之官员、兵士大增,形成冗费、冗官、冗兵之积贫积弱局面,人民负担极其沉重。内政弊端丛生,外患日益严重。庆历年间,起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大多为仁宗采纳,颁行全国。但因触及大官僚大地主特权,新政不久即废。史书称仁宗恭俭仁恕,慎刑爱民,为有宋第一仁主。由史观之,仁宗在亲政前尚能不好游猎,不近声色,亲政后也是倡优妇人,朋淫宫内。其在位期间,虽迫于局势意欲变革,却又优柔寡断,半途而废,有改革之心而无改革之才。对外则屈辱求和,以图苟安。且崇信鬼神,一遇水旱,不去赈济灾民,而是跣足祷天。总而观之,只是个庸懦之主。所著有《明堂新曲谱》一卷、《景钓乐髓新经》一卷、《审乐要记》二卷等,今均不存。其传载《宋史》卷九至卷十二。

即赵祯,初名受益,后改祯。是真宗赵恒第六子。母李宸妃。因章献刘皇后无子,过为养子。旧史记载赵祯 “天性仁孝宽裕,喜愠不形于色”。继位前,大中祥符七年(1014) 受封为庆国公,次年又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 (1017) 兼中书令,次年封?王,同年册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 (1022) 二月真宗卒,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因年幼,太后刘氏听政称制十一年。太后崩,始亲政。其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皆有所发展。但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官僚机构宠大,文武官员较真宗时增加一倍; 军队由宋初的三十七万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当时西夏渐盛,宝元二年 (1039) 以后不断侵宋。仁宗任韩琦、范仲淹驻西北以拒西夏 庆历三年(1043),宋军与西夏军在好水川 (今甘肃隆德甜水河) 交战,结果大败,损失惨重。次年宋夏议和,宋朝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庆历二年,辽亦乘机索取关南十余县之地,仁宗派富弼使辽,以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求得宋辽无战事。由于奉饷大增加和支付恨额岁币,国家财政空虚,仁宗加重赋税,至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庆历三年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针对当时积弊,范仲淹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史称 “庆历新政”。但实施不到一年,因遭到大官僚集团的反对而失败。嘉钓三年 (1058) 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却未引起仁宗重视。仁宗晚年,社会矛盾迅速发展,出现了 “积贫积弱” 的严重局面。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有八位皇后,三子,十三公主。

即赵祯。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1063年在位,年号依次为天圣、明道、景钓、宝元、康定、庆历、皇钓、至和、嘉钓。真宗子。即位后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亲政。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重视文化事业,天圣九年(1031),重建崇文院,诏令大规模校理古籍,在这一基础上,历时八载,修纂了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崇文总目》。优容文士儒臣,注重科举取士,人才辈出,灿若群星,著述甚丰,科技进步,文化昌盛。但社会矛盾激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导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农民起义、兵变、少数民族的反抗风起云涌,“三冗”状况愈演愈烈,养兵之费约占财政收入十之七八。宝元、康定、庆历年间,宋夏战事起,宋军大败,以“岁赐”大量银、绢、茶的代价而订立宋夏和议。对辽军事讹诈亦屈辱求和,增纳“岁币”。明道二年的废后又触发了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后虽起用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但很快在反对派的猛烈攻讦下,以失败告终。仁宗喜爱禅学,虽为人宽厚,比较节俭,但软弱无能,无所作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