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宣和博古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宣和博古图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宫廷内府金石学著作。宋徽宗敕撰,王黼领衔主编,黄伯恩、李纲著。30卷,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著录了当时宫廷内府所藏商至唐铜器839件,绘有图形、每件都定有器物名称,大小尺寸、容量、重量、铭文、花纹,并逐一加以考证,在每类前加以总述,这是宋代金石学器物图像中最大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其分类定名比吕大临的《考古图》(详见《考古图》条)更加详尽,书中许多器物名称,至今仍沿用。流传版本很多,有明嘉靖七年(1528)蒋?翻刻元至大重修本,乾隆十七年(1752年)黄晟的亦政堂重修宝古堂本等。 宋代金石学著作。简称《博古图》。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大观初年(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 全本共30卷。细分为鼎、尊、?、彝等20类。每类有总说,每器均摹绘图像,记录铭文。并记述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考证。所绘图形较精,图旁标明比例。此书还根据实物形制,订正《三礼图》之误。其器物定名一直多沿用至今。 此书流传版本很多,明嘉靖七年(1528年)蒋?翻刻元至大重修本为佳,通行较广的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黄晟的亦政堂重修宝古堂本。 又称《博古图》。宋代金石学著作。宋徽宗赵佶敕编。一说实为王楚撰,而误题作王黼。30卷。成于宣和五年(1123)以后。一说始修于大观初,宣和年间重修。著录当时皇室藏于宣和殿的商、周、秦、汉铜器839件,分为20类。每类有总说,每器皆摹绘图形、款识,记载大小、容量、重量,并附有考证。所绘图形较精确,注明比例。其中不少考证颇精,每据实物订正《三礼图》之误。在器物定名上间有疏误,考释也有牵强之处,但不失其价值,清人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其书考证虽疏,而形模未失,音释虽谬,而字画俱存。读者尚可因其所绘以识三代鼎彝之制,款识之文,以重为之核订,当时裒集之功,亦不可没。”是宋代较好的古器物图录,集宋代所见青铜器之大成,对研究古代青铜文化及礼器名物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后刻本间有删改、漏缺。有元至大本,明万历时徽州泊如斋本刻印颇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