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宾阳新春舞炮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宾阳新春舞炮龙分类:【风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一,为广西宾阳县的 “灯酒”节。这一天,宾阳县城的男人们按街划分,聚餐饮酒,舞炮龙贺节,把新春佳节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 所谓“灯酒”节,就是凡当年新添男孩的人家,出一只阉鸡,也可以自愿多出,其余各户凑份子,按街道划分,大家聚集在一起会餐饮酒,表示庆贺,称为“灯酒”节,又称“灯酒会”。举行“灯酒会”之前,新添男孩的人家,要先在屋内摆桌点烛焚香,进行添丁祭,以告天地家中新添了人口。主祭品是一只阉鸡,另有一块肉、一条鱼,以及果品、酒等。凡作祭牲的鸡,屁股上都插上了一根根长长的鸡毛,表示全鸡全福的含义。 灯酒节的高潮就是舞炮龙。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好迎接舞炮龙。入夜,只见头戴三角形藤帽,上身赤膊的青壮年男子,手举布龙,列队到土地庙举行开光仪式。举行开光仪式前,要用布把龙眼蒙住,时辰一到,用鸡血滴在龙眼上,揭开红布,即为开光。开光之后,鞭炮齐鸣,舞龙开始,由 “龙牌”、锣鼓开道,一人手拿火把,肩挎一个竹篓,内装火药,不时抓一把向上一抛,火把往上一举,顿时一团火光冲天而起,煞是好看。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夹道相迎。这时,人们就把事先早已准备好了的、挂在楼上的一串串长长的鞭炮点燃,并把一串串小鞭炮点燃后抛向龙头龙身。一时间万炮齐鸣,只见龙在硝烟和火花中翻腾飞舞,气氛十分热烈。更有趣的是,赤膊的舞龙者,任凭鞭炮爆灼,毫不违避,有的甚至还把鞭炮背在赤裸的身上燃放,不怕烧伤,俗称这样一年都吉利。由于舞龙者每经一家一户门前,主家都尽量燃放炮竹,而龙要待各户鞭炮放完后才能前进,俗谓“炮声不停龙不走”,所以一条龙要舞完一条街的 “龙路”,一般需要连续一个昼夜,最盛时连续两个昼夜。据说舞炮龙时,鞭炮把龙身爆灼得越烂越吉利,所以一般人家迎龙时,都要燃放万头鞭炮,多的达十几万、几十万,故“舞炮龙”也叫“火烧龙”,即任凭鞭炮之火把龙烧灼,这在全国舞龙风俗中真可堪称一绝。 宾阳有“龙珠得子”的说法,所谓“龙珠”即龙口中未吐出的“珠”,所以想年内生龙子的人家,便用重金事先定购“龙珠”,常常要花好几百元钱,也心甘情愿―― “龙珠得子”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