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导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导引分类:【传统文化】 “导”亦作“道”。古代体育疗法,医家养生术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庄子?刻意》:“吹?(xū虚)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战国初期《行气玉佩铭》:“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绝顶)。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汉代华佗将导引术归纳为“五禽戏”:虎、鹿、熊、猿、鸟戏。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汉初帛画导引图一幅,高约50厘米,宽约100厘米,系用朱、褐、蓝、黑四色单线平涂群像运动图。分上下4排,每排11人,共44种运动导引姿态。或题烦、聋、膝痛、渺积、炅(热)中等病名,或狼、鹤、(猿)、熊等动物名。图前有论述导引及帛画文字26行,唐兰考定为《却谷食器篇》。西晋葛洪《抱扑子》、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著录诸多导引法,后衍化出八段锦、易经筋、太极拳等。明人高濂《遵生八笺》载导引法8种。 道教术语。原为中国古代强身除病的养生术,即“道气令和,引体使柔”。后成为道教的修炼方法。亦为中医所采用。《庄子?刻意》:“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素问?导法方宜论》:“其治宜导引按芷。”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抱朴子?别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绘有44种导引姿态。隋巢元方《诸病元候论》载导引疗法260多种。《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至三十四: “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道藏》有《太清导引养生经》。 中国古代一种治病养生的方法。又名“道引”。《庄子外篇?刻意》载有:“熊经鸟申”和“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通过运动肢体,配合行气、按摩,治病健身。道教继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方法,在导引秘经中列有上千条导引法。《抱朴子?别旨》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种导引姿态。隋巢方元《诸病源候论》载:“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并载导引疗法260多种。《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至三十四也详载其法,说:“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导引作为一种以肢体运动和行气等相配合的养生法,是有一定作用的。 古代养生家用来修身养性的健身法。“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李颐注:导引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中国古代养生家多以导引作为修炼内容之一。西汉古墓中发现的“帛画”绘有不同仿生导引图例,真实地表现了一千多年前养生健身术的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二禽戏。《后汉书?华佗传》:“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华佗因而模仿禽兽动作创编了虎、鹿、熊、猿、鸟导引术,合名为“五禽戏”。《淮南子》中载有六禽戏。晋代出现了燕飞、蛇屈、龟惊导引术。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八节导引术。唐代出现了八段锦导引术,后来八段锦有五六种之多。以后又出现了易筋十二式。历史上有名的导引术,有赤松子导引术、彭祖导引术、灵剑子导引术、王子乔导引术、陈希夷导引术,等等。《灵枢?官能》:“理血行气而调诸逆顺,察明阴阳而调诸方,缓节重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导引术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增进人们健康起了积极作用。尽管斗转星移,改朝换代,导引健身术却长盛不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