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尊老敬师礼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尊老敬师礼俗分类:【中国民俗】 藏族人认为老人经验丰富,最有智慧。有谚语云:老年人的智慧胜过年轻人的力气。在重要的场合,如集会、节日、欢庆时,老人都被请到显著的位置上就座;举行游艺竞技时,往往由老年人给夺魁者献哈达、授奖;村里办公益事项,往往由长者出面动员、组织;发生重大纠纷,请长者调解,判定是非,争执双方服从长者的公正判决;如遇公敌,由老年人集会商量应对之法,决定或和或战;甚至统治者是否贤明,也以能否请老人献计献策作为一个标准。 藏族对老师或师傅,不只是用“尊重”的词语,而是用“敬孝”的概念,视师傅为精神上的父母。佛门敬师之风尤盛,出家为僧者首先要拜师傅,要向某人学一门法也要拜师。拜师时,要献给师傅一份礼物,有的倾家荡产以献,贫困者则要为师傅服役。密宗更是敬师如神。师傅把礼物的有无、轻重作为衡量徒弟学法虔诚程度的一个标志。徒弟对师傅的传授要忠实照办,不能走样或更改。民间拜师学艺也颇为隆重,要向师傅献上哈达、茶叶、牛羊肉和青稞酒等礼物。 徒弟学艺时的前两年不取报酬。师徒关系是终身关系,徒弟终身尊师不得背叛。惟铁匠、陶匠、屠夫等被视为卑贱之人,父子传承,世代承袭。 藏族人在待人接物上要求真诚相处,态度和蔼亲切,谦恭谨慎,不要怒形于色,讲究礼貌待人、礼节周全。 藏族人语言上分敬语和日常用语。敬语一般用于对长辈、上司、官员、客人等,即使讲的是日常用语,也要有礼貌。当别人向你介绍或解释某个问题时,要回答“是”以示尊重,忌讳回答“我懂”一类带傲气的失礼语。 在行为上,走路时,要让长辈、长者先走,忌抢在前面;与长辈相遇时,要相让,如是骑马,远远就下马相迎。 迎、送客人时,对贵客要献哈达,就是常客,也要躬身、微笑,不得麻木或有怨容、怒容;待客就坐,要挺直端庄,面对客人不要双脚伸直、脚底朝人,更不得东倒西歪;接哈达时要起立站好,躬腰俯首,双手接过或让对方披到颈上;接酒碗、茶碗时要双手接过。 要互相帮助,同情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别人背后拍巴掌、吐口水被视为无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