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左权小花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左权小花戏分类:【中国民俗】 小花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歌舞,流行于太行山左权、和顺、昔阳一带,习惯称为左权小花戏。它起源于古辽州(今左权)社火中的文社火,最初是由两个男小孩扮成故事中的男、女角色,男角脸上用红白二色在脸上画石榴、桃子,女角则在脸上画梅花,男角短打扮,头戴生巾,女角穿长裙,戴凤冠,男、女都手执纸扇。最初是在闹社火时唱几句祈祷词,如“正月十五闹元宵,装扮社火敬三官,三官老爷当中坐,一年四季保平安”等,也表演一些秧歌戏文如《张生戏莺莺》、《洞宾戏牡丹》等。抗日戏争爆发后,辽县(今左权)成为八路军总部驻地,部队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对民间艺术小花戏进行了改造和提高,打破了过去男扮女装的习惯,女孩子纷纷登场演出,并吸收了外来的跑跳步,还编创了《四季生产》、《上冬学》、《新告状》、《小放牛》、《练武》等新内容新节目,群众高兴地称做“新花戏”。 小花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小二花三有戏。“一小”,是说表演队伍小,表演者年龄小。一般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表演者多为八九岁至十五六岁,大龄者表演的花戏俗称“丑花戏”、“大花戏”。“二花”,是说小花戏的舞蹈十分花哨,首先是舞步花哨,基本步法叫“颤颠步”、俗称“唿嗦步”、还有颤跳步、大扭身步、十字颠步、快三步、快四步、四六八步、大小箭步等29种步法,因而舞步花哨。其次是手中的扇子舞得更花哨,主要扇法是蝴蝶扇,还有飘扇、挽扇、撒扇、推扇、翻扇、大小转扇等40余种美妙扇法。上下配合,婀娜多姿,轻灵飘逸,左右翩翩,令人陶醉。“三有戏”,是说所表演的故事有情节,有戏剧性,逗人发笑,引人入胜。所唱歌曲是当地的民歌小调,婉转悦耳,旋律优美,自然流畅,优美动听,深受观众欢迎。小花戏载歌载舞,以舞传神,以扇传情,以戏引人,多次参加地区、省和全国的汇演、调演,获得多次奖励。 各地秧歌表演的形式,大同小异,有些活动地域较大,有些活动地域较小,如原平县北贾村的凤秧歌,相传由安徽的凤阳县传入,宁武县东山地区的小秧歌,神池县的八大角秧歌等等,都各具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由老艺人李二俊领头表演的凤秧歌,1955年参加全国汇演获优秀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