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达拉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布达拉宫

分类:【文化精萃】

在西藏拉萨市北玛布日山上。相传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建宫室。后世又多有修筑。至17世纪中叶达赖王世受清朝廷册封后,大加扩建,历时近50年,才始具今天规模。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农奴主阶级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宫体主楼有13层,高11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全部建筑均依山势垒砌,群楼高耸,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和。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

我国著名宫堡式建筑群。在西藏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相传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始建。后屡有增建。布达拉或译普陀,梵文意为“佛教圣地”。清朝顺治二年(1645)达赖五世受清册封后,扩建重修。从达赖五世起,即为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为历代达赖冬宫。宫体主楼十三层,高达117米。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僧舍、庭院等。五座宫顶覆盖镏金瓦。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塔身以金布包裹。各殿堂绘有壁画。宫内存有大批稀世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普陀)山上,梵语为“佛教圣地”,是我国最大藏式宫堡式的建筑群。它依山就势修建,直至山顶,气势雄伟庄重。据文献记载,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皇室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筑此宫城,后毁于兵燹。清顺治二年(1645年),由五世达赖重修,历时约50年,后又陆续增建,前后经300年之久方建成今日之规模。它是历代达赖喇嘛摄政居住及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包括山上的宫殿群、山前的方城和山后的龙王潭花园三部分,占地40公顷。宫殿群在山的南坡,东西长370多米,南北宽约100多米,高达117米之多,外观13层,实只有9层,全部为木石结构。

布达拉宫依山势而建,经漫长的石磴道路,直到山腰才达宫的入口,整座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红宫,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之多,包括有经堂、佛殿、政厅、安放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殿及平台、庭院等。红宫高9层,其中第五层中央的西大殿,是达赖喇嘛举行继位及其它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达赖喇嘛的灵塔有8座,塔身金皮包裹、宝石镶嵌,金光灿烂。其中五世达赖灵塔共用黄金119000多两,大小珍珠4000多颗,各类宝石不计其数。

红宫以东是达赖喇嘛理政和居住的宫殿,位置较红宫稍低,内部装饰十分华丽,外墙涂为白色,故称“白宫”。白宫高七层,第四层中央为东大殿,可容纳500喇嘛诵经,第七层为达赖的寝宫,因阳光终日朗照,故称为日光殿。

宫殿群南面是一座长、宽各300米带有宫墙的方城(藏语称雪),东、西、南三面城墙各辟宫门,南门为正门,南墙东西各有一座角碉堡。城内有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地方政府机构、佛具制造所、监狱、印经院、僧俗官员住宅等。

北坡之麓是龙王潭花园,是布达拉宫的后园,有龙王宫、大象房等建筑,面积约15公顷,山的北坡还建有达赖会亲的庭院,楼群重迭,殿宇嵯峨。

布达拉宫用花岗岩石砌成,红宫顶部采用汉式屋顶并覆盖镏金铜瓦,大片白色石墙上的黑色梯形窗套,短小的出檐,檐部深红色的女儿墙在蓝天衬托下,色彩对比强烈。宫内各殿堂墙壁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彩的壁画,画面生动、工笔细腻、色泽艳丽、线条流畅。宫内供奉大尊佛像,保留有大量的经典文献及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礼品等。

布达拉宫的建造集中了藏族匠师的智慧和才华,体现出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藏汉建筑融合一体的风格,是藏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对研究西藏的历史和艺术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西藏佛教著名喇嘛寺院。位于拉萨盆地中央突起的红山上。“布达拉”是梵语的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公元7世纪时,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屡有修建。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后,又大力扩建。前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增修,始具现在的规模。分“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宫殿,内有达赖喇嘛的读经室、经堂及佛殿。“红宫”在布达拉宫中央,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布达拉宫是一个宏大的艺术宝库,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气势雄伟,是宫堡和寺院合一的庞大建筑群。该寺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都在此举行。

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过去曾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是“观音胜地普陀洛迦”的梵语译音,意为“持航(或航行)解脱海岛之舟”,表示观音持航以普救众生。相传是吐蕃赞普(藏王)松赞干布在公元7世纪时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后世屡有修筑扩建。布达拉宫占地41公顷,由宫堡、城堡雪和林卡三个部分组成。依山垒砌,有红宫、白宫、朗杰扎仓、扎厦、僧官学校、王坚觉、夏钦觉、结布觉、瑶西、藏军司令院、印经院、监狱、骡马圈、供水院等建筑,主楼共13层高达117. 9米。气势雄伟,举世罕见。在7世纪保留下来的低矮观音堂里,尚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泥塑像。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还以藏有辉煌的艺术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有大量雕塑、壁画、经卷、精刻藏文大藏经、金字缮写的甘珠尔、贝叶经,均是稀世之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观音胜地普陀罗的梵语音译,即佛教圣地之意。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相传是松赞干布专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毁于雷火、兵燹。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后重建。先修白宫,即达赖喇嘛理政和生活起居的宫殿。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建成红宫。红宫主要建筑是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后又陆续增修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宫殿依山垒砌,外观13层(实为9层),高117米,通高178米,东西长360余米,南北宽约270米,建筑面积逾13万平方米,占地41公顷。殿堂房舍近万间,有宫殿、灵塔、佛殿、经堂、僧舍、平台、庭院等,皆为石木结构。五座宫顶覆盖鎏金瓦,金光灿烂。红宫居中,白宫横列东西两翼,殿宇嵯峨,富丽辉煌,上耸蓝天,气势磅礴,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自达赖五世起,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宫内珍藏的历史文物极其丰富,有近万幅唐卡(卷轴画),大量经卷(包括贝叶经、甘珠尔经等),明代以来敕封达赖喇嘛的各种金册、玉册、金印,以及礼品、供器、法器等。红宫中的达赖五世、十三世灵塔尤令人瞩目,各高14米多,通体金皮包裹,珠宝镶嵌,仅五世达赖灵塔即费黄金11万两。清孙士毅《登布达拉》咏云:“丹碧飞甍阁道连,层揽日月势回旋。人从鳌背排烟上,地接龙潭得气先。”由于三百余年风雪侵蚀,原建筑木构朽坏明显,近年由中央政府拨巨款修葺,使这座古老宫殿焕然一新。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布达拉宫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我国西藏享誉世界的标志性艺术宝库之宫。“布达拉”,或译成“善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角的玛布日山上。相传始建于公元7世纪,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宫室。后经历世扩建,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二十九年(1690)第巴桑结嘉措又建红宫部分。累计扩建工程历时50余年,尚成今日规模。原为西藏农奴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总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建筑分红宫与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余米,全部为石木结构,依山势垒砌,群楼叠起,巍峨耸峙,岿然伟岸,磅礴雄踞,体现了藏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库房、庭院等。白宫最大的建筑东大殿(错钦夏),是历世达赖坐床和举行重大宗教活动之处,其上方日光殿是达赖寝宫。达赖的灵塔殿共有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达赖五世的灵塔,高14.8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珠玉镶嵌,璀灿华贵。每座宫殿都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国家拔巨款修缮,维修工程历时5年。每天有数千人到布达拉宫参观朝拜。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布个, 无送气音, 塞音只有[p]和[b]、[t]和[d]分清浊;单元音有三个,变元音有六个,辅音和元音皆可作词首和词尾。基本语序或为谓语在前主语在后,或为谓语在前主语居中宾语在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添加附加成分是构词和构形的主要手段,附加成分分前加、中加、后加三种,中加只有一个[-in-],有指格、主语[a]、宾语[mas]、领有关系[itu]、修饰关系[tu]数种助词,人称代词有数、格的形态,动词的时、体、态由词根加附加成分表示。

布达拉宫

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宏伟建筑物,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山之阳。“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始建于7世纪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以后又多次重修扩建,到清朝达赖五世时始具今日规模。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内有宫殿、经堂、佛殿、灵塔、庭院等,主楼高13层,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远远望去,金顶巍峨,层楼重叠,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是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再现,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宫内藏有丰富的雕像、壁画、典籍,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教书、印签、匾额、珍玩等,对研究藏文化以及汉藏文化的交流具有很高的价值。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藏族地区最为宏伟的建筑,布达拉宫系梵语“普陀罗”之译音,意为“佛教胜地”。据《新唐书?吐蕃传》 记载,布达拉宫是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毁于雷电兵乱,成为一般寺庙。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封册后宣布重建布达拉宫,历时三年建成白宫和桑呷嘎采(密咒乐园)。五世达赖圆寂后总管第巴,桑杰嘉措又建红宫、达赖灵塔及郎杰扎仓等。后历代达赖不断整修,尤其是十三世达赖时的扩建,才具现今规模。整个建筑沿天然山坡蜿蜓而上,主楼13层,占地13万平方米,宫宇层叠,气势宏伟。布达拉宫由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内有众多佛堂和历辈达赖的灵塔,其中以五世和十三世达赖灵塔最为辉煌壮丽。司西平措殿为五世达赖之享堂,内挂康熙帝特令用金钱为宗喀巴和五世达赖的像,有乾隆二十五年御赐“涌莲初地”金字匾。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中最神圣的殿堂,内供观音菩萨像,传为镇宫之宝,外面挂有同治帝赐“福田妙果”匾。殊胜三地为驻藏大臣、达赖和噶厦政府的重大活动场所,神圣的金瓶掣签就在此举行。其中的东大殿是举行庆典和宗教活动的地方,白宫东面的广场,是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盛大跳神活动的场所。布达拉宫山南麓还有噶厦下属机关、藏军司令部、印经院等。布达拉宫不但是宏伟的建筑,也是藏族文化精品和稀世文物的宝库,除藏有明、清两代帝王封赐的封诏、诏敕、印鉴、金册、玉册外,还有众多的经文、贝叶经、以及医药、历史、文学等典籍,还有大量佛像、法器、唐卡、壁画等。

屹立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的玛布日(dmar-po-ri)山上。不仅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范例,而且也是西藏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据《新唐书?吐蕃传》载,布达拉宫是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后基本上毁于雷电兵乱。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掌握政教权力后主持重建布达拉宫时,仅有帕巴拉康和曲吉卓布两个佛殿。在五世达赖的主持下,历时3年,建成白宫(外墙刷以白色)部分。康熙二十九年(1690)第司?桑结嘉措主持修建了红宫(外墙刷以红色)部分。后又经历代达赖喇嘛整修,尤其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布达拉宫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曾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

布达拉宫起基于玛布日山山腰,依山而建,重楼叠宇,气势巍峨宏伟。其宫体分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东西长360米,南北长140米。主楼红宫连假窗似为13层,实为9层;白宫6层。

布达拉宫的东部为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白宫内最大的殿堂东大殿(措钦厦),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等重大活动的地方。白宫正门外1500余平方米的大平台――德阳厦,是举行盛大宗教跳神活动的场所。红宫中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和众多的佛殿。8座灵塔中,以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为富丽堂皇。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是红宫里面积最大的殿堂,达725平方米。红宫中的最高殿堂是萨松朗杰佛堂,殿内供奉着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和汉、藏、满、蒙4种文字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禄位。过去,历世达赖喇嘛每年都要定期到乾隆皇帝画像和禄位下朝拜。这里也是驻藏大臣、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重大活动场所,金瓶掣签就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不但是藏式建筑的典范,还是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除藏有明、清两朝帝王封赐的封诏、诏敕、印鉴、金册、玉册、金匾、礼品等外,还藏有众多罕见的藏文典籍、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

因年代久远,布达拉宫的不少建筑出现了虫蛀、裂缝、下沉等险情。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在多次组织藏、汉族专家进行实地勘查、研究和制定维修方案后,决定拨专款40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全面维修。1989年10月11日,维修工程正式开工。国家主席江泽民1990年7月24日视察布达拉宫时题词:“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维修期间又追加了拨款,到1994年8月9日全面竣工时,累计拨款5300万元。

布达拉宫

美丽的拉萨平原有三座峰峦,宛如海洋中的三只战舰,自西而东分别是“邦瓦日”、药王山、红山,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就建造在红山上,位于拉萨古城之西。布达拉是梵语普陀洛迦的译音,意为“航行”或“持航”,佛典中观音菩萨的圣地即为普陀洛迦(或普陀山),在此佛教徒取第二个殊胜的普陀洛迦之意,是独具特色的古代宫堡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吐蕃王统世系明鉴》等史料记载,吐蕃第二十七代王拉脱日牛赞曾居住在红山上。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都拉萨,遂大兴土木在红山上营造王宫。

现在的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陆续扩建起来的。

公元1645年3月25日,五世达赖、固始汗、第悉索朗绕登等聚集红山上,举行白宫、桑呷嘎采(密咒乐园)的开工典礼,并由第悉索朗绕登为工程总管。建造时拆毁了吐蕃王朝时期的一些旧遗址,留下了法王洞的超凡佛殿,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向西兴建白宫。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去北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1653年返藏时,白宫已竣工,他便从哲蚌寺搬到白宫居住。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第悉桑吉嘉措秘不发丧近8年,于1690年,拆除了东西白宫间的旧房子,营建红宫和五世达赖灵塔,经两年两个月,于1693年4月完工,布达拉的主体建筑形成,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碑,以示纪念。此后历世达赖均有修缮和增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十三世达赖圆寂后,在红宫西面修建了格勒顿觉殿,供奉他的灵塔。整个建筑形成现在的规模。

巍峨壮观、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建筑群,占地41公顷,高117.19米,殿堂繁多,设施复杂,由红宫、白宫、朗杰札仓、扎厦、僧官学校、旺坚觉、夏钦觉、结布觉、旦玛觉、瑶西、藏军司令部、印经院、监狱、骡马圈、供水院等建筑组成,占据了整个红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