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府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代国家储藏财物或文书之处。《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注》云:“府,谓宝藏货贿之处。”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史书而藏之府”云:“府,藏书之处”。引伸之称掌财币百物、文书之官。进而通称百官所居之官署。后称达官贵人住宅。如“相府”,“荣国府”、“宁国府”(见《红楼梦》)。或尊称别人住宅曰府。②古代行政区划名。起自唐代,所辖地区范围大小因时代不同而异。唐初“惟建都之地乃曰府”,其后大州曰府,隶于道。“至宋而大郡多升为府”,隶于路(见顾炎武《日知录》卷8《府》)。“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腹里(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元史?地理志一》)。明代“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明史?地理志一》)。“清初画土分疆,多沿明制”,只以顺天、奉天二府直隶京师(《清史稿?地理志一》)。③姓。汉有司徒掾府悝。 ①国家储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礼记?曲礼下》:“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汉书?郊祀志上》:“史书而臧之府。”注:“府,臧书之处。”②掌财币百物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有内府、外府及玉府,《地官》有泉府,皆为掌财富之官。③官署的通称。《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注:“百官所居曰府。”④唐至清时的行政区划之名。唐玄宗开元以后,以建都之地、陪都及驻跸之地称府,比一般州规模建制大,长官称牧、尹。至宋设府渐多,隶属于路,长官为知某府事。元代则省以下,大抵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明清时,省以下,以府领州,州领县,府的长官知府正式成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府》、清《文献通考?舆地一》)。⑤称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为府。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 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唐代,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但府与州同级,是县以上一级的建制,隶属于道。宋代,府和州同时存在,隶属于路。元、明、清时期,府的建制逐渐代替了州,成为省、府、县三级建制。清末宣统年间,山东设10府:(济南府〔驻历城县,辖1州15县〕、武定府〔驻惠民县,辖1州9县〕、青州府〔驻益都县,辖11县〕、莱州府〔驻掖县,辖1州3县〕、登州府〔驻蓬莱县,辖1州8县〕、沂州府〔驻兰山县(今临沂县)辖1州7县〕、兖州府〔驻滋阳县(今兖州县),辖10县〕,曹州府〔驻菏泽县,辖1州10县〕、泰安府〔驻泰安县,辖1州6县〕、东昌府〔驻聊城县,辖1州9县〕)。并设有3个直隶州,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