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开耕试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开耕试犁

分类:【中国民俗】

壮族的春耕多在立春或春节期间开始进行。在此之前,还要将未冬种的水田进行冬耕翻土,使土质在冬天里的日晒、霜冻中得到改善,俗称“晒冬”。壮族谚语说:“犁田过冬,好过粪壅。”那些未冬种而水源好的田,春节后三犁三耙。冬种小麦、油菜的田,收获后再耕;冬种苕子、红花草、大油菜、萝卜等绿肥的田,在其肥效最高时翻犁沤烂作为基肥。春节后又挑牛粪下田作基肥。这项工作在壮乡以农妇为主,耙田后,又将山上砍回的绿肥(如嫩仙桃枝叶、枫叶、蕨类、草莽等),挑到田里用田泥盖住。十天半个月后,开始“砍绿肥”,即拿长柄柴刀砍绿肥堆,越细越好,然后灌水再沤肥,待田水变得暗红,散发出烂叶味,再耙一次便可插秧了。

在一年农事活动开始的时候,壮族有的地方还举行“开耕”仪式:在立春或春节期间,选择吉日,先焚香于犁架上,表示开犁吉利,随后牵牛扛犁下田,每块田只犁一行,以示新年农活轻松快捷。

苗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开耕”仪式。节日气氛尚未散尽之时,苗寨就开始举行这种仪式。如果是全寨性的仪式,就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佬主持;如果是家庭性的仪式,则由家长主持。先由主持者点燃一个草把暗火,或在草把里夹鸡鸭粪便、火灰或以撮箕、竹篓盛肥料,带上几炷香、几张纸钱,扛把锄头,从寨中最热闹处走过。出寨后扯一根芭芒,下到田里,挖松1平方米的田土,将芭芒枝插到松土中间,施上肥后,吹燃草把,烧芭芒枝,边烘边念诵“开耕词”。然后转身返回寨,忌回头张望。如今,许多人开耕已不念“开耕词”了,只是讲一两句吉利话后,喊一声“今天开耕!”

侗族则是在正月初四,户主到自家最大的一块稻田挖几个禾蔸成坑,将牛栏粪搀谷壳撒于坑中,再将该田块的出水口用土填实,表示“新年开耕”。

仫佬族过去也有开耕的仪式。1880年至1920年间,传承着“立春开土”这一习俗:立春前一天,民众聚集县城东郊长春山上的“春牛亭”,黄泥村的“冬头”牵牛扛犁,其他村的“冬头”各提谷种小口袋,昌薄村“冬头”带领轿夫抬县令来到这里。县令下轿,持香一拜天神,二拜土地,三拜民众,然后脱鞋下田,接过黄泥村“冬头”套好犁的耕牛和牛鞭,向民众高喊:“立春已到,农夫下田!”接着向牛身打第一鞭说:“风调雨顺!”打第二鞭说:“物阜民安!”打第三鞭说:“天下太平!”最后在水田犁三行。各村“冬头”则跟在后面撒谷种,表示今年耕种开始。第二天立春,“冬头”把所剩谷种分发到各户,拿着香火与酒肉一起祭祖后,牵牛到自家田里犁三行,将谷种撒到田里。“冬头”到各户察看,不让村民遗漏,边察看边告诫村民,抓紧季节抢耕抢播。今此俗已消失。

瑶族在清末也有开春试犁的习俗。恭城一带每逢立春,县官要亲自试犁,表示春耕季节已到,黎民百姓不得怠慢、闲游。富川部分瑶族(平地瑶)在农历二月社日祭祀社王,也叫“开春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