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弥勒道场雪窦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弥勒道场雪窦寺

分类:【传统文化】

雪窦寺位于浙江奉化市溪口镇西7.5公里的雪窦山上,全称“雪窦资圣禅寺”。雪窦寺四周青峰环列、泉瀑争鸣,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之胜名。清《雪窦寺志》记载:晋时有尼结尘山顶,初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年)移建今址,改名“瀑布观音院”。唐景福元年(892年)大规模扩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寺田90公顷。宋咸平二年(999年)宋真宗赵恒赐名“雪窦资圣禅寺”。宋景钓四年(1037年)宋仁宗梦游此山,于是遣内侍张履新赍赐沉香山子(木雕假山)、白金、龙袍、龙茶等物,遂号“应梦道场”。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敕铸大钟。南宋宁宗(1195-1224年)时,定禅院等级,列为“五山十刹”中十刹之一。南宋理宗淳钓五年(1245年),御书“应梦名山”赐寺,至今犹存。

五代时,奉化出了位布袋和尚(?-916年),自称名“契此”。契此8岁来到奉化长汀,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凡供身之具尽装袋中,自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因此被人称为“布袋和尚”。传说布袋和尚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契此生性诙谐,笑颜常开,讨人欢喜,被称为“欢喜和尚”。他手把布袋随缘度化,为当地百姓所敬信。布袋和尚入灭前,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宋代后,江浙一带寺庙开始按他的形象来塑弥勒佛像,逐渐流传全国。按印度佛教《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和《增一阿含经》记载,弥勒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先佛入灭,上生于六欲天之一的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经过四千岁当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弥勒是释迦牟尼佛授记当在娑婆世界成佛的未来佛。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弥勒佛被塑造成袒胸裸腹、笑口常开的中国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