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的表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形的表现

分类:【传统文化】

这是以一定的建筑形体造型、模拟宇宙或社会人生中一些事物情状以象征一定文化观念情绪。

如“天圆地方”观,是中国人文化心灵中典型的宇宙观,由于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于是圆、方之形的建筑遍于域中,尤其是方形建筑最为常见。

中国最古老的一些茅舍,如仰韶文化期的建筑是平面与屋宇皆为圆形的小屋。这圆形包蕴着一定的象征天穹的意识。象征永恒天道的明清北京天坛之圜丘与祈年殿的平面布局也都作圆形,圜丘之“太极石”与祈年殿内墁嵌于中央的一块“中心石”也是圆形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创建天坛时,行天地合祭制,故当时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 (1530),始改天地分祭制,在北京北郊另建地坛(方泽,平面为方形),南郊原在的天地坛只用以祭天,改名为天坛。然而,天圆地方之观念仍可从天坛之某些平面布置中见出,比如圜丘、祈年两坛两重围墙仍按旧制,取南方北圆形。此之所谓“帝王之义,莫大于承天;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祭天于南就阳位祠地于北就阴位。圜丘象天,方泽象地,圆方因体,南北从位,燔燎升气,瘗埋就类。牲欲茧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贵诚因质。天地神所统,故类乎上帝,?于六宗,望秩山川,班于群神,皇天后土随王所在而事佑焉”(《汉书?平帝纪》)。正如古之明堂“以茅盖屋,上圆下方”(《大戴礼》)、“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周礼?考工记》) 一样,“其宫室也,体象天地,经纬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班固 《两都赋》)。

社稷坛的建造观念,亦在于形的象征。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其根本,崇祀土地与农业神为立国与人生一件大事,故建社稷坛以了此心愿。所谓“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上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白虎通义》)。明清北京社稷坛筑为三层方台,方是其平面特色,以示 “地方” 之意。

在大地方位上,中国古代有“东西南北中”之说,即将大地之形划分为彼此相连的五个方位,这是《周易》八卦方位观在整个中国地理文化中的反映。中国建筑文化既然是一种通过人工、“生长”于东方大地的文化,那么,这种方位之“形”常常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得到观念上的暗示,就不足为奇了。儒家 “以南为阳,左为上”,所谓“左,阳道;右,阴道”也,于是,南阳、北阴、东阳、西阴。天坛其性为阳,地位在上,故天坛建于原北京城区的南郊偏东的左方;地坛其性属阴,地位在下,故地坛另建于原北京城区的北郊。在都城制度上,中国古代行“左祖右社”制,象征祖宗血脉的宗庙建于宫城之左前方,实属理所当然,不言而喻。只是按“左上右下”说,将社稷坛建于宫城之右前方,似乎由此可以得出在古人看来社稷不如祖宗重要的结论。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建筑空间意识以西南为“奥”,“奥”是尊位,故比如北京社稷坛建于紫禁城之右前方 (即城之西南方) 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以左为上”,一“以奥为尊”,可谓旗鼓相当,互臻其美善。

与此攸关的,便是根深蒂固的关于“中”的意识。一般除了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都城、宫殿、坛庙、民居以及陵寝等都注重“中”的象征性精神意义。关于非常多见的中轴线平面布局,本书前文之“悠悠时空”中已作论述。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有的陵寝制度中,以“中”字形来象征“中”的观念情绪。雍城地区的十八个西安秦公大墓,按考古发掘,其平面都作“中”字形,其中一号秦公大墓面积5. 334平方米,总体积比以往发掘的最大墓葬河南安阳商代王陵大十倍以上,比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二十倍,这样巨大的“中”字形平面安排自然是有意为之的,象征王侯据中以视天下的尊严与权威。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所以那般热衷于中轴线或 “中” 字形的象征,还意味着对传统的“中和”,这种文化观与美学观的执着表现与追求。儒家认为,“中和”是最高的文化审美境界与文化表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典型的“中和”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礼记?中庸》)。并且,“中和” 也是道德的最高准绳,此之所谓 “中和者,听(引者注: 理政) 之绳也”(《荀子?王制》)。“中和”在伦理文化学上的境界,即为“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论语?雍也》)。

以字形为平面的建筑亦曾在清代圆明园中出现。圆明园有“万方安和”殿。其平面为?字形。清人吴长元说:“‘万方安和’ 在 ‘杏花春馆’ 西北,建宇池中,形如?字。”(《宸垣识略》)这“?”为古之“万”字的别写,故其意在象征以帝王为宇宙、人生社会之中心的万方太平、安泰、和谐。梁思成曾经指出,圆明园“各个建筑物之平面,亦多新创形式者。如清夏斋作工字形,涵秋馆略如口字形,澹泊宁静作田字形,万方安和作?字形,眉月轩之前部作偃月形,湛翠轩作曲尺形,又有三?、四?、五?等殿。”(《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文集》第三卷,第230―231页)。当然,这里所言,还不仅是“字”形的象征。

古代建筑文化中也有以这种种平面造型象征一定的道德观念的现象。比如,清代赵昱在《春草园小记》中记述一三角亭:“宋人俞退翁有《题三角亭》诗云: ‘春无四面花,夜欠一檐雨’。向属石门袁南?书此一联。乾隆庚申夏,山阴金大小郯假馆园中,换书: ‘缺隅亭’ 额,取《韩诗外传》: ‘衣成则缺衽,宫成则必缺隅’ 之意,雅与三角亭名吻合云。”筑亭意为三角、缺隅,意在推崇谦德,以骄盈为戒,因为在筑亭者看来,世间万物本来就不是圆满完美的,此之所谓“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 《韩诗外传》)。

有些古代建筑,以扇形筑亭,象征清风快意;以船形筑舫,象征轻舟荡漾 (图二); 以笔形造塔,象征科运发扬; 以莲荷之形作佛寺佛座或塔之须弥座,象征西土净界。秦始皇于园事中首作堆土筑山之举,象征“蓬莱”之类的神仙非非之想,于长安大事营造,引渭水、作长池来灌王都,象征天河人寰,天泽浩荡。

图二 北京颐和园清宴舫 (石舫)

又,故宫有文渊阁,仿宁波天一阁而建,象征 《周易》所谓“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一”(见《周易――古代中国的世界图示》)之意。圆明园这一地处北地的典型的皇家林苑,却依江南西湖、兰亭、庐山名胜格局建造诸种景观,以示“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皇家气派,象征君小天下、君抚天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2:15